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
医生有医师执业证书,会计有会计师证,老师有教师资格证,可父母却什么证都没有就无证上岗了,所以只能边摸索边学习,孩子的优劣各异,就是家长学习优秀与否的结果!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降临到人间来陪伴我们的,今天放学路上和孩子在路上分享,每个事对孩子都是喜悦。其一:太好了,作业完成的好,只有10几个没有错误的去上足球课,我开开心心的去玩了,其二:社团课老师没来,看了动画片还做了作业,开心死了。综合表现小组认真的记录,希望每天都超过20分。
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发现 这是一本充满爱的书,是一位母亲与孩子成长的直接对话,这个过程有过欣喜,有过吼叫,有过惩罚,有过哭笑不得,走着走着就成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一个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
龙应台是一个有智慧的母亲,她对孩子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
从安安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开始,她就做他的导游,带他认识这个全新的世界,一点儿微小的事物也不会错过。即使是一条普通的路,在他们眼中也有别样的美,我想这也为安安后来学会对于现象如何敏锐静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吧。
安安提出的每个问题,她也会巧妙地回答,她不会打击到安安蓬勃生长的求知欲,试问哪个孩子不会有好奇心呢,而当父母回答不了孩子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提问是不是就不了了之了呢?而且大多数父母都很容易忽略身边寻常不过的事物,他们的不在意久而久之会对孩子造成无力回天的影响。
我不太赞同说孩子是一张白纸的言论,这就好像说孩子可以任由我们涂抹,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一样。诚然,孩子的确是纯净的,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可是,孩子从一出生就应该受到尊重,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他的小脑袋瓜里也有自己的想法。
你或许会说,一个奶娃娃能有什么想法,还不是饿了就吃,吃了就睡,睡醒了就提溜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吗?是啊,那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反正我总感觉他在用自己的语言展开头脑风暴,只是他还没学会怎么用我们大人的语言说出来而已。如此说来,我们不应该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说话,而应该和孩子平等地对视。
在这一方面,龙应台做得很好。在“高玩”一节中,安安在被妈妈问话后没有逃避,反而是主动跟妈妈说他和弗瑞第在研究自己的挤急。妈妈听了没有皱眉,而是饶有兴趣地询问研究结果,从而循序渐进,一步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生理小秘密。
假设一下换做是其他的父母会怎么做呢?大概会一笑而过,或者干脆闭口不提,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对生理的认识总是扭扭捏捏的,好在现在大多数人还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教育小朋友的时候也会教给他们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了,这是好事,因为我们越是秘而不宣,孩子们越是有好奇心,而好奇害死猫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听过吧。
觉得龙应台能够获得安安的信任,主要是因为龙应台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尊重安安的想法,平等地和安安对话,这样他们之间才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对待老大和老二的问题上,龙应台的做法也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在底笛还在妈妈的肚子里酣睡的时候,妈妈就用童真的语气告诉安安,他们两个本来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妈妈做女人的礼物。而且等底笛出来了,会给他从天上带礼物来。
这算是一种收买,至少能让安安的内心平衡一点。而当除艾瑞卡外几乎所有的客人都把全部的目光放在底笛身上时,安安受不了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促使他越发觉得妈妈更爱底笛,当看到妈妈允许两岁的底笛做这做那,不许六岁的他做这做那时,他的这种感觉更加肆虐。
面对安安斩钉截铁地叙述自己认为的妈妈更爱底笛的事实时,龙应台不是单纯拿着其他物质东西来补偿他,也不是一副语重心长的态度对他说他是哥哥要懂事,而是温柔地与他对话,看到他有所松动就把他放在自己的膝上,来个亲密接触,先融化一下他心里的冰块再接着和他聊天 。
描述他两岁时和弟弟的对比,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指出他现在有的而弟弟却没有特权,当安安心里豁然开朗后却还在说着有时羡慕底笛的话时,妈妈开玩笑地问他是不是也要穿纸尿裤呢?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来打开孩子的心结,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话语与他交谈,结果是积极的。
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 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今天很多朋友关注,很开心。也深感肩上的重担。
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 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 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 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 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
放学路上,有感孩子你慢慢来
借用胡老师的话作为今天分享的结束吧: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