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文文艺家 作家

夜读·唐诗(19)

2019-03-24  本文已影响44人  清平巷1号
夜读·唐诗(19)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李白功在承先,将六朝遗风告一段落;杜甫功在启后,影响遍及中晚唐,遥开宋诗先河。杜甫于开元二十三年进士落第后,漫游伊、洛、齐、赵,至天宝五年到长安。李白初入长安,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初入长安声言“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俩人自视都不低,结果双双在长安碰了一鼻子灰,一个被“赐金放还”,一个困顿十年不出。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时,杜甫四十四岁。面对巨变,盛唐时期许多重要诗人集体沉默。李白正在江南漫游,王维躲进辋川别墅念经诵佛,高适身居要职诗却写得越来越远离现实,岑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唯有杜甫,担负起反映安史之乱社会现实的重任。从安史之乱起到元、白、韩、柳登上诗坛,其间二、三十年间,唐代诗坛是被杜甫的光辉所笼罩。

      今读杜甫《哀江头》,和他一起面对大唐破碎的山河,凭吊已失的家国,感受时代的隆替。

《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齿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堕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汙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肊,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天宝十五载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十二日,玄宗下诏亲征,事实上是仓皇逃难。此时杜甫在鄜州。七月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改元至德,历史上称为肃宗。杜甫听到消息,就奔向灵武。可是在中途被安禄山军队截获,送回长安。在长安住到来年四月,才得脱身,到凤翔去谒见肃宗。这时他写下了《哀王孙》、《哀江头》等诗篇。

    《哀江头》是至德二载春天,杜甫经过曲江时有感而作。据说曲江池是汉武帝开辟的一个风景区,当时称为宜春下苑。隋文帝改名为芙蓉苑。唐玄宗也喜欢这里的景致,开元年间,曾大加修治,常和贵妃来此游览。

      开头四句用哭字韵,悲歌起调。“少陵野老”是杜甫给自己题的别号。他独自一人,偷偷地到曲江去看了一下,只见江边的宫殿,如紫云楼、彩霞亭、芙蓉苑、杏园等,千门万户,都已锁上。江头依旧生长着细柳新蒲,可是它们已失去了主人,不知为谁而绿了。看了这样荒凉败落的景象,回忆过去的繁华热闹,这位少陵野老不禁暗暗地哭了。以下四句转色字韵,兴衰转换。回忆不久以前皇帝还同贵妃一起到南苑来游览,使苑中万物都大有光辉。“辇前才人带弓箭”以下四句,仍用原韵,改用象征手法,暗指贵妃之死,忧伤密布。“辇”字是盛衰生死的转折点。诗人徘徊在曲江之滨,看到往日繁华的宫殿异常冷清,感慨万千,哀恸欲绝。最后,又由回忆转到眼前,书写“黄昏胡骑尘满城”的悲哀景象,把哀时的悲痛表达到了极致。同时,“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又表达了对朝政既批判又同情的感情。诗史家评说这是对李隆基、杨玉环爱情悲剧最早的歌咏了。

      杜甫不只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他本身就投入在水深火热的时代之中。正如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所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杜甫有这样的经历,颠沛流离,在苦难中不断跋涉。“国难诗家幸”,所以他的作品就具有深度和温度。杜甫的诗歌固然也多有哀怨,只是这种哀怨,与“郊寒岛瘦”那种局限于个人得失不同,杜甫是为黎民的困苦而悲歌,为家国的命运而忧伤。困顿的经历没有让诗情落寞,而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激情,推动他的诗风由过去那种轻松豪迈的情调,转为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这也是读杜甫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