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30

2018-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西营老兵

关于诗歌的讨论

   中国历史悠久,自有文字以来,就有诗歌的记载。但诗歌的形态一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交集。从诗经、离骚、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到白话诗,一直烙有各时代的烙印。唯明清以来,除白话诗外,能称作诗的基本都是格律诗或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词。如果写出来的诗歌是五言、七言、长短句,但不符合律诗和词的格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斥之为打油诗。律诗和词和打油诗的区别在哪里?主要是平仄的规定,但是在律诗和词成型之前的诗歌都没有平仄的硬性规定。好作品口口相传几千年,并没有平淡、拗口的弊病。

   律诗被古今爱诗歌的人创作和仿作,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其一,字数、句数易记,五言、七言、四句、八句不容易记错。其二,高度精炼,字数虽少,内涵丰富。其三,押韵,朗朗上口。便于朗诵记忆。其四,二、三联多采用对仗,形式优美,读来有意蕴。所以五言、七言诗经久不衰。

   但是符合格律的律诗很难写。

   第一是平仄要求,诗歌有平仄要求是其基本特点,因为诗歌原来是用来唱的,当然要抑扬顿挫,平声长,仄声短,平仄相间才好听。古代诗人按这样的平仄相间写的诗,读起来好听。就有人总结出规律,定下平仄的规定。但是有时诗中用词找不到既内容确切又符合平仄的词,只好二者取其一,或者改用符合平仄的词,但意蕴差远了,这叫以词害意。或者按补救办法,平仄用反了,后面的词再反一次。究竟救不救得过来,只能见仁见智。所以个人愚见,能做到按律写诗最好,实在不完全符合,只要不拗口,不显平淡,诗意境好就是好诗。中国古今语言已大不相同。古代入声字属于仄声,现在分别归入平、仄声字。现代汉语归入平声字的入声字该当平声字还是仄声字用?第二是押韵,现代汉语区分韵脚依靠韵母。但韵书的韵脚归入的却不完全对应。由此看来,明清以来,文人推崇律诗,有些作茧自缚。

   随着时代变化,语言文字的发展,应该扬长避短,把律诗长处发扬光大,而放宽或舍弃一些束缚写作的规定。当然不反对真正的专家学者研究制作完全的律诗。我建议写得像律诗又不完全符合格律的作品,不要标为律诗。钟爱写标准律诗的朋友也不要去声讨别人叛经离道。词也同此理,不按格律填的词,不要用原词牌,只要写上诗名就好。如果再温习一下被誉为律诗第一的崔颢“黄鹤楼”,看看全诗是否完全符合格律,并且前三句都有黄鹤一词,是不是犯了作诗的大忌?诗言志。用词优美,意蕴深远,方是好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