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和看不见的
这是蜻蜓,蜻蜓有两万八千只眼睛,每一秒钟它可以有四万次眨眼。
——《蜻蜓之眼》
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人需要0.05秒才能看清事物的轮廓,而蜻蜓只需不足0.01秒。
——来源网络
徐冰工作室2017年出了一部艺术作品,按照徐老师在节目中的说法,其是比纪录片还要真实的多的多的作品,整个影片采用的是有点违背今天观众观影习惯的特殊方式,团队从2013年到2017年,将大量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下的真实画面,通过剪辑,配音,融合进一个虚拟的故事,产生出一种真假虚实的景象。在这些看见的和看不见的背后,记录下来的,是人最松弛的状态,也有大量偶然和恐怖的画面,让我们对隐私和我们生存的世界可能会产生全新的看法和理解。
我们的隐私何处安放
没有隐私——这是我们的现状。我们所有的行为轨迹,都可以被采集形成数据存留下来,人类的技术终究可以做到,所有人的行为都能够被采集,我们的隐私该如何安放?这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隐私的处理——这是我们的抉择。我们自己对待隐私的处理方式可能还是不太一样的,这背后当然还有文化的原因。比较前卫的可能想着无时无刻的要展示自己,将自己的轨迹曝光在社交媒体上,而古典一点的人可能还是倾向于,尽量不过多透露自己的所有轨迹,这是我们对隐私权身处不同时代的不同反应,也反应我们对时代的适应和在这样的时代怎样去创造。
另外我们的隐私还在无时无刻的被消费着,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的人或商业机构在没经过我们的同意下,将我们的各种信息采集加以利用,获得利益,我们却得不到任何报酬。
时代中的价值判断
奇怪的是,我们所被记录的行为数据(包括那些被别人利用的),有时却是我们自己主动且乐意制造出来的,这就可能牵涉我们对这事的价值判断。
假如有一天你的很多不好的东西被曝光,你会不会感到愤怒,假如你看到别人的很多不好的东西被曝光,你会不会对其有更多的宽容?徐老师形容,我们每天其实都是在跟手机唱双簧,我们用的美颜,表情包,可能都不是真实的,我们在不断的给自己创造各种虚幻的角色,怪诞的是这种“化妆生活”却又是我们目前真实的生活状态。
在这样的真假虚实的生活中,你会有怎样的价值判断呢?
世界本来的模样
虽然通过“蜻蜓之眼”我们不再局限在有限的圈子,但我们常常看不到身边的危险,反过来说,当危险(事实)见诸报端,我们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是“看,某某地方又出事了,某某人又怎么样了”,感叹一番,八卦一下罢了,可能这也是生活的需要和常态,观念认识上认为这可能是别人加工制造的东西看看也就罢了,或者认为这可能是真实的,但离自己太远,不久也就会渐渐忘记。
你以为这些都在掌控之中,但不要忘记,你只是“蜻蜓”眨眼一瞬的四万分之一,一瞬间万物交汇,那些世界上不可控的事物,终将暴露,当你化作“蜻蜓”的眼睛,可能会看见世界的必然,和原来看不见的世界的偶然,那可能才是世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