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句余秋雨先生的名句早已不绝于耳。2017年12月西成高铁建成通车,到四川旅游的想法也就越发强烈。终于盼到女儿大学毕业,一家人早早商量好,利用这个中秋节假期去成都,女儿也早早做好了旅游攻略。
2025年9月15日,中秋放假第一天。
我和妻子天不明就坐车到西安,到北高铁站和在西安工作的女儿汇合,开始我们的成都行。
这也是我和妻子第一次乘坐高铁。上午7时05分,从西安北站出发,一路向南风驰电掣,经过佛坪、汉中、宁强等,9时30分到广元,进入四川。在广元车站,我们下了车,出来透透气。继续前行,过了江油、绵竹,透过车窗向外望去,低矮的丘陵和平坝相间,田野葱茏,江水滔滔,烟雨蒙蒙。11时05分到达城都东站,在犀浦换乘地铁,前往府青路提前登记的客栈。

到客栈,先安顿下,洗了把脸,然后准备吃饭。
火锅、串串香、钵钵鸡,吃什么?火锅!大家不约而同。按照网上搜索所指,在背街小巷七拐八拐,来到了星鸿社火锅店,一个老巷子里的苍蝇馆子。虽然过了午饭时间,但是顾客依然很多。我们找张桌子坐下,要了个鸳鸯锅,选了五荤两素,红油翻滚,辣而不燥,香而不腻,越煮越香,越煮越辣,一家人吃得是满头大汗、酣畅淋漓。
了解一座城市,要从参观博物馆开始。
成都博物馆有一大一小两个“镇馆之宝”。这个“大”指的就是重达8.5吨的镇水神兽石犀,《蜀王本纪》有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以厌(压)水精。”小”指西汉时期的“经穴漆人”,是中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
博物馆出来,是天府广场,这是成都市的地标和象征。天府广场的平面是一个八卦太极飞鸟图,广场整体被中间的曲线平均的分为了两个部分,局部下沉的广场位于广场东侧,而西侧则是用于观赏性的音乐喷泉,广场的正中是古代蜀国的吉祥物太阳神鸟图案,广场正北方的是毛泽东雕像。
杜甫草堂、武侯祠,我们去的太晚,已经下班关门了,到门前打了卡,晚上正好逛锦里古街和宽窄巷子。
来天府之国成都旅行,一定要去逛逛传统街区锦里古街和宽窄巷子。锦里古街是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以三国文化及四川民俗文化为内涵。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在吃的方面,宽窄巷子大多数是餐厅饭店,环境比较好;锦里则以小吃为主,就像西安的回民街。夜生活丰富的成都,每家酒吧都有驻唱且唱得好听,宽窄巷子更小资,锦里古街更接地气,风格各有不同。
9月16日,到春熙路太古里打卡。
成都的商圈很多,但最出名的两个地方,永远是春熙路和太古里。太古里是一座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纵横交织的里弄、开阔的广场空间,呈现出不同的都市脉搏,同时引进快里和慢里概念,树立起国际大都会的潮流典范。这里繁华的不仅是街,而是飞扬的潮流。春熙路是成都的过去,太古里是成都的未来。
逛完太古里,上午10时在犀浦乘高铁到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处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 “华西雨屏带” 中北段,是邛崃山脉的分支之一。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文物古迹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绮丽 ,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 年), 张道陵在青城山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是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处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峰峦叠嶂,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壮如城郭,故名青城,意为青色的城。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自山门而入,山道盘旋,拾阶而上,林木青翠,环境幽深。幽深的山谷,被茂密的植被层层包裹,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影。山间的小径蜿蜒曲折,像是一条灵动的丝带,引领着游人深入山林的腹地。沿途溪水潺潺相伴,清澈见底的溪水在石头间跳跃、流淌。
山脚石壁题刻有“云根”二字,意为“深山云起之处”。雨亭,相传杜甫游青城山时突遇大雨,在路边古树下避雨,后人在此修建了避雨茅亭,亭联是王维的《山中》:山路原(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青城山游山道上亭阁遍布,多以原木留皮 随势造型,或三角形 或八卦形,有单檐 也有多檐,结构为单体、套亭、廊亭各种样式,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烘托出幽深奇险、雄秀灵奥的特色。
爬到月城湖,到了缆车处,才到半山腰。山高路远,时间不允许,只好无奈地下山。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无坝引水,与水共生!都江堰以鱼嘴分洪、飞沙堰排沙、宝瓶口控水的精妙设计,让岷江从“水患之地”蜕变为“天府之国”。这座2200岁的“活文物”至今润泽千万亩良田,诠释着“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智慧,更启示现代人:顺应自然远比征服自然更持久。
伏龙观建于离堆之上,三面环水,相传为二郎神降服孽龙之处,孽龙就被锁在离堆下面的深潭里,是灌阳十景之一“寒潭卧伏龙”的所在地。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殿内陈列着汉代李冰的石像和堰工石像。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飞沙堰、宝瓶口等古堰胜景以及青山群峰的美景尽收眼底。
过安澜桥到鱼嘴,望着浩瀚江水,感叹其气势之恢宏。想起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名言。这六字治水真经,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也对现代人的人生治理以及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夜色渐浓,岷江水从桥底缓缓流过,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泛起了一层淡淡的蓝色光泽,宛如一条流动的蓝绸带,轻轻拂过古老的桥墩。这蓝色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柔和而神秘,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关于海洋与眼泪的传说。
站在南桥上,耳边是岷江水奔腾不息的声音,江边凉爽的风吹走了夏天的炎热。
灌县古城,时间上已赶不及了。自景区出来进入市区,夜幕下的都江堰,都守府官邸、桥廊以及岷江支渠,在灯光的映射下如梦似幻的蓝色浪漫。街头的藏族锅庄舞表演使人印象深刻。这是一座全域旅游城市。
最后一趟末班车没跟上,我们只好打车回成都。
9月17日,我们到春熙路乘车到三星堆。
1929年,四川广汉农民燕道诚在挖水沟时,意外发现了大量玉器,三星堆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
三星堆位于广汉市鸭子河南岸 ,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据考证是残存的古城墙)。三星堆文化大致从夏代晚期一直延续到商代末年或西周早期,距今有3000至5000年历史。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像、金杖、祭山图玉璋、黄金面具、陶三足炊器、金面铜人头像、青铜神坛、青铜太阳轮以及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这些文物制作工艺相当精湛,十分精美绝伦,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其用途和象征含义一直众说纷纭,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李白《蜀道难》里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蜀文明从蚕丛氏称王开始,历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氏族的统治。约前11世纪,蜀国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为“牧誓八国”之一。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
三星堆文明的独特性和高度发达的程度令人惊叹,但它的起源却一直是考古学界的难题。曾经辉煌一时的三星堆文明,在距今约3000年前突然消失。在三星堆遗址的大量出土文物中,至今没有发现明确的文字。这与同时期的其他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却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记录,这实在令人费解。
只有真正的文物,才能带你了解历史。
三星堆出来,赶往成都,准备返程。中午吃了顿川菜,饭后回客栈退了客房。回西安车票紧张,高铁票只抢到1张,还好抢到2张硬卧票。在成都,品盖碗茶,看川剧变脸,体验一把地道的川蜀风味。女儿给我们安排好了看川戏的演出,然后急忙赶到犀浦,乘高铁回西安。

一壶川红功夫茶刚沏好,台上锣鼓骤响,川剧变脸艺人挥袖转身,脸谱瞬息万变,引得满堂惊呼。茶香氤氲中,变脸绝技与长嘴壶茶艺同台竞演,传统技艺的张力令人震撼。一场演出大概70分钟,川剧中有代表性的桥段(抖空竹、皮筋顶灯、云袖舞、茶艺表演、变脸等)轮番上场,观赏性与趣味性兼得。
看罢川戏出来,我们匆匆赶到成都西站,17时42分乘K292次列车返程,第二天上午到达长安引镇火车站,回到西安。
一首歌带火一座城市。赵雷一首《成都》的传唱,勾起了人们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向往和憧憬;范炜和程渤智演唱《西安人的歌》,让人们对西安的“古”与“新”有了具象的感受。西安古韵悠扬,成都活力四射,两座西部重镇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