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杂谈Spring-Bootjava高级开发群

实战解析无所不知的Redis拓展应用——Info,进阶学习,无所

2020-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Java领域指导者

前言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像咱们一直在更新的Redis学习内容,由基础结构,到原理应用,再到集群搭建,了解的够充分了,咱们接着又介绍Redis拓展应用,将知识面拓宽,毕竟技术都是相通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

好了,接着今天的学习更新,拓宽Redis应用。

拓展 2:无所不知 —— Info 指令

在使用 Redis 时,时常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诊断,在诊断之前需要了解 Redis 的运行状 态,通过强大的 Info 指令,你可以清晰地知道 Redis 内部一系列运行参数。

Info 指令显示的信息非常繁多,分为 9 大块,每个块都有非常多的参数,这 9 个块分别是:

​1、Server 服务器运行的环境参数

2、Clients 客户端相关信息

3、Memory 服务器运行内存统计数据

4、Persistence 持久化信息

5、Stats 通用统计数据

6、Replication 主从复制相关信息

7、CPU CPU 使用情况

8、Cluster 集群信息

9、KeySpace 键值对统计数量信息

​Info 可以一次性获取所有的信息,也可以按块取信息。

# 获取所有信息

> info

# 获取内存相关信息

> info memory

# 获取复制相关信息

> info replication

考虑到参数非常繁多,一一说明工作量巨大,下面我只挑一些关键性的、非常实用和最常用的参数进行详细讲解。

Redis 每秒执行多少次指令?

这个信息在 Stats 块里,可以通过 info stats 看到。

# ops_per_sec: operations per second,也就是每秒操作数

> redis-cli info stats |grep ops

instantaneous_ops_per_sec:789

以上,表示 ops 是 789,也就是所有客户端每秒会发送 789 条指令到服务器执行。极限情况下,Redis 可以每秒执行 10w 次指令,CPU 几乎完全榨干。如果 qps 过高,可以考虑通过 monitor 指令快速观察一下究竟是哪些 key 访问比较频繁,从而在相应的业务上进行优化,以减少 IO 次数。monitor 指令会瞬间吐出来巨量的指令文本,所以一般在执行monitor 后立即 ctrl+c 中断输出。

> redis-cli monitor

Redis 连接了多少客户端?

这个信息在 Clients 块里,可以通过 info clients 看到。

>redis-cliinfoclients

#Clients

connected_clients:124# 这个就是正在连接的客户端数量

client_longest_output_list:0

client_biggest_input_buf:0

blocked_clients:0

这个信息也是比较有用的,通过观察这个数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意料之外的连接。如果发现这个数量不对劲,接着就可以使用 client list 指令列出所有的客户端链接地址来确定源头。

关于客户端的数量还有个重要的参数需要观察,那就是 rejected_connections,它表示因为超出最大连接数限制而被拒绝的客户端连接次数,如果这个数字很大,意味着服务器的最大连接数设置的过低需要调整 maxclients 参数。

>redis-cliinfostats|grepreject

rejected_connections:0

Redis 内存占用多大 ?

这个信息在 Memory 块里,可以通过 info memory 看到。

>redis-cliinfomemory|grepused|grephuman

used_memory_human:827.46K# 内存分配器 (jemalloc) 从操作系统分配的内存总量

used_memory_rss_human:3.61M# 操作系统看到的内存占用 ,top命令看到的内存

used_memory_peak_human:829.41K#Redis内存消耗的峰值

used_memory_lua_human:37.00K#lua脚本引擎占用的内存大小

如果单个 Redis 内存占用过大,并且在业务上没有太多压缩的空间的话,可以考虑集群化了。

复制积压缓冲区多大?

这个信息在 Replication 块里,可以通过 info replication 看到。

>redis-cliinforeplication|grepbacklog

repl_backlog_active:0

repl_backlog_size:1048576# 这个就是积压缓冲区大小

repl_backlog_first_byte_offset:0

repl_backlog_histlen:0

复制积压缓冲区大小非常重要,它严重影响到主从复制的效率。当从库因为网络原因临时断开了主库的复制,然后网络恢复了,又重新连上的时候,这段断开的时间内发生在 master 上的修改操作指令都会放在积压缓冲区中,这样从库可以通过积压缓冲区恢复中断的主从同步过程。

积压缓冲区是环形的,后来的指令会覆盖掉前面的内容。如果从库断开的时间过长,或者缓冲区的大小设置的太小,都会导致从库无法快速恢复中断的主从同步过程,因为中间的修改指令被覆盖掉了。这时候从库就会进行全量同步模式,非常耗费 CPU 和网络资源。

如果有多个从库复制,积压缓冲区是共享的,它不会因为从库过多而线性增长。如果实例的修改指令请求很频繁,那就把积压缓冲区调大一些,几十个 M 大小差不多了,如果很闲,那就设置为几个 M。

>redis-cliinfostats|grepsync

sync_full:0

sync_partial_ok:0

sync_partial_err:0# 半同步失败次数

通过查看 sync_partial_err 变量的次数来决定是否需要扩大积压缓冲区,它表示主从半同步复制失败的次数。

拓展 3:拾遗漏补 —— 再谈分布式锁

​在之前,我们细致讲解了分布式锁的原理,它的使用非常简单,一条指令就可以完成 加锁操作。不过在集群环境下,这种方式是有缺陷的,它不是绝对安全的。

比如在 Sentinel 集群中,主节点挂掉时,从节点会取而代之,客户端上却并没有明显感 知。原先第一个客户端在主节点中申请成功了一把锁,但是这把锁还没有来得及同步到从节点,主节点突然挂掉了。然后从节点变成了主节点,这个新的节点内部没有这个锁,所以当另一个客户端过来请求加锁时,立即就批准了。这样就会导致系统中同样一把锁被两个客户端同时持有,不安全性由此产生。

​不过这种不安全也仅仅是在主从发生 failover 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而且持续时间极短, 业务系统多数情况下可以容忍。

Redlock 算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ntirez 发明了 Redlock 算法,它的流程比较复杂,不过已经有了很多开源的 library 做了良好的封装,用户可以拿来即用,比如 redlock-py。

importredlock

addrs = [{

"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

"host":"localhost",

"port":6479,

"db":0

}, {

"host":"localhost",

"port":6579,

"db":0

}]

dlm = redlock.Redlock(addrs)

success = dlm.lock("user-lck-laoqian",5000)

ifsuccess:

print'lock success'

dlm.unlock('user-lck-laoqian')

else:

print'lock failed'

​为了使用 Redlock,需要提供多个 Redis 实例,这些实例之前相互独立没有主从关系。 同很多分布式算法一样,redlock 也使用「大多数机制」。

加锁时,它会向过半节点发送 set(key, value, nx=True, ex=xxx) 指令,只要过半节点 set 成功,那就认为加锁成功。释放锁时,需要向所有节点发送 del 指令。不过 Redlock 算法还 需要考虑出错重试、时钟漂移等很多细节问题,同时因为 Redlock 需要向多个节点进行读写,意味着相比单实例 Redis 性能会下降一些。

Redlock 使用场景

如果你很在乎高可用性,希望挂了一台 redis 完全不受影响,那就应该考虑 redlock。不过代价也是有的,需要更多的 redis 实例,性能也下降了,代码上还需要引入额外的library,运维上也需要特殊对待,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成本,使用前请再三斟酌。

今天的Redis拓展应用就先到这里吧,希望朋友们都有所收获啊~~~

喜欢请多多点赞评论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获益,关注小编,后续小编会带来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新,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好的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