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14致士篇诗解2君诚用贤善始善

2023-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琴诗书画

《荀子》卷14致士篇诗解2君诚用贤善始善

题文诗

情生天地,天地有情,情通天人,至人真情,

真诚所至,感天动地.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诚信如神,夸诞逐魂.君正国正,选贤任能,

君乱国乱,口是心非.人主之害,其不在乎,

不言用贤,而在乎其,诚必用贤.口言用贤,

行而却贤,口行相反,欲贤者至,不肖者退,

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明其火,振树而已;

其火不明,振树无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

天下归之,若蝉归火.临事接民,以义变应,

宽裕多容,恭敬先之,政之始也;中和察断,

然后辅之,政之隆也;进退诛赏,政之终也.

一年与始,三年与终.用终为始,政令不行,

上下怨疾,乱以自作.尚书有曰:义刑义杀,

勿庸以即,汝只惟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

  【原文】

  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诚信如神,夸诞逐魂<1>。

  〔注释〕

  <1>逐:赶走。魂:灵魂,精神。逐魂:失神。弄虚作假的人往往提心吊胆,所以会魂不附体。

  〔译文〕

  得到了民众,就能感动上天;快乐的心境,可以益寿延年。真诚老实,就能精明如神;浮夸欺诈,就会落魄丧魂。

  【原文】

  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1>。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2>,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注释〕

  <1>“诚”上《集解》无“不”字,据《群书治要》卷三十八引文补。 <2>耀:照。耀蝉:是一种捕蝉方法。即在夜晚用灯火照蝉,蝉扑向火光,便可捕捉。

  〔译文〕

君主的毛病,不在于不谈论任用贤人,而在于不能确实坚决地去任用贤人。谈论任用贤人,是口头上的;屏退贤人,是行动上的;口头上和行动上互相违背,却想要贤能的人前来、不贤的人退去,不也是很难的吗?那照蝉的人,他的工作在于点亮灯火、摇动树身而已;如果灯火不亮,那么即使摇动树身,也毫无好处。现在君主中如果有人能使自己的德行贤明,那么天下的人投奔他就会像蝉扑向明亮的火光一样了。

  【原文】

  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然后进退诛赏之<1>,政之终也。故一年与之始,三年与之终。用其终为始,则政令不行,而上下怨疾,乱所以自作也<2>。书曰<3>:“义刑义杀;勿庸以即<4>,女惟曰:未有顺事<5>。”言先教也。

  〔注释〕

  <1>进:指选拔贤良。退:指斥退奸臣。诛:指惩处罪犯。赏:指奖赏功臣。 <2>“政之始”是德化,“政之终”是赏罚。不教而杀是暴虐,所以不但政令不能实行,而且会激起民愤而产生动乱。 <3>引文见《尚书·康诰》。但此文的文字及意义与今本《尚书》不同。 <4>庸:用。 <5>这句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之语,意思是:我没有把政事治理好,所以使民众犯了法。

  〔译文〕

 面临政事、接触民众时,根据道义变通地来对付,宽大而广泛地容纳民众,用恭敬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这是政治的第一步;然后中正和协地观察决断去辅助他们,这是政治的中间阶段;然后进用、黜退,惩罚、奖赏他们,这是政治的最后一步。第一年给他们实施第一步,第三年才给他们实施最后一步。如果把最后一步用作为第一步,那么政策法令就不能实行,而官民上下也会怨恨,这就是动乱会从这里产生的原因。《尚书》说:“即使是合宜的刑罚、合理的杀戮,也不要用来立即执行,你只能说:'我还没有理顺政事。’”这是说应该先进行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