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语】

2018-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风素

    谨以此文纪念今冬的第二场雪!

        几年前在K城认识了利平姐。偶尔,利平姐会来我所任职的大学参加培训。课间课后我俩聊起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她的一句话,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仁慈、善良、懂得感恩,然后再追求卓越。”我的老师父母也曾是这么教育我的!

        古语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倡“推己及人”、“仁爱”和“胸怀天下”!放眼当下,我们不难发现,物质条件好了,孩子们却更自私、霸道和难以满足了。思来想去,归纳了如下几个原因。其一,现在城镇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人对于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少了敬畏珍惜之心,也就无从谈起感恩了。其二,当下学校的品德教育,拘泥于课本课堂,忽略了实践与体验,孩子们鲜少有体验感知了解不同生活形态的机会。其三,社会上缺乏有吸引力的正面积极的品德教育资源。放眼四下,人们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的好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学霸,而学霸并不能和品学兼优完全划等号,有些甚至是蛮横跋扈、颐指气使的“小皇帝”获者“小公主”,是毫无同情心、体恤之心的“冷血儿”。

        家有幼童,如何培养他们好的品性—— 仁慈、善良和懂得感恩,是年轻父母们丝毫不敢懈怠的事情,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有过许多想法,但都停留着理论层面,从未付诸于实践。曾想着支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帮助他/她完成学业;曾想着带着娃去附近的孤儿院和敬老院,看望那里的孩子和老人,尽己之力帮助他们,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力量;曾想着和娃一起在社区收集旧的儿童读物,给家乡的孩子搭建一个图书室;曾想着带娃常回老家,在那儿生活一段时间,让孩子多接触和了解乡下娃的生活;也曾想着,带着孩子,组织一些慈善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犹犹豫豫间,孩子十岁了,欣喜的是他很单纯、有主见、比较独立,但一些不好不足的方面也逐渐突显出来了,比如想要什么就必须马上得到满足,否则情绪失控,易怒易哭,认为别人(包括家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有时一意孤行,不管不顾别人的感受。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品德习性的形成,不趁早培养,等他们大了,亡羊补牢晚矣,追悔莫及。

        当务之急,我们可以利用哪些可行的方法呢?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湖南芒果台的一个节目《变形计》,如果和孩子一起观看,应该能给孩子一些启发。每一期《变形计》的主角是两个未成年孩子,分别来自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一个来自家境优越的城市家庭,不知人间疾苦,懒散,性格叛逆嚣张;一个来自闭塞偏远的贫穷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从小就跟着家人干活。两个孩子互换家庭,到对方的家里生活一个月。节目组跟踪拍摄这一个月里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情况,纪录他们情感想法等各方面的变化。带有纪实性的拍摄,很真实,震撼人心!

        昨天是寒假的第一天,下午带着娃去电影院观看了《无问西东》,有几个场景,直击我的灵魂深处。当了飞行员的沈光耀,饭点的时候,使劲儿夹带食品,被其他飞行员看到并批评之后,无视别人异样的眼神,出生名门望族锦衣玉食的他转向其它不限量的食品。每次飞行训练,他都绕道经过同样的路线返回基地,为的是给孤儿村的孩子们投放食品,然后驾驶着飞机在孤儿村的上空做漂亮的翻转。那一刻,他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冷硬的线条非常柔和,漾着淡淡的温暖的笑容。孤儿村的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晃晃,晃晃,晃晃!”沈光耀和他的战友们奉命执行战斗任务,再也没有回来。雨一直下,孤儿村的茅草屋里里外外积水成坑,泥泞不堪,饥寒交迫的孩子们,无力地散坐在屋外的墙角或者门槛上,眼神呆滞无神却又偶尔闪耀着期待的光芒。雨噼里啪啦地下着,双腿截肢的外国牧师,看着饿得无精打采的孩子们,努力镇定自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唱歌吧,唱歌就没那么饿了!”雨声,歌声,我压抑的抽泣声,交融!晚饭后,和娃聊天,聊起这些片段,聊起当今世界、当下中国甚至我们的身边,还有人生活在非常窘迫的环境中,我们也谈到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孩子说,“妈妈,假期,我们把家里的书和文具整整吧,分给他们一些吧。”

        有句英文谚语如是说,“Later is better than Never!”(迟来/晚做 比 不来/不做 好!)想到就行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