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标签效应碰上环境影响
最近很久没有更新简书,洋洋洒洒写了一些不成文的情感类感触,也都设置了私密。我始终觉得一篇称得上文章的文字,一定要花上三个小时加,一定要有长度,才会有一丁点的深度,才值得别人的驻足。特今执笔。
千万不要认为你是三本生就应该理所当然的差劲!
我不知道有可能读到此文的是一位基层工人,还是一个家庭妇女,又或者和我一样的身份,一名三本生。道理一样,我们真的不应该给自己贴标签。
如今是大三的一名学子,目标坚定,是随波逐流的坚定,那就是考研!我越来越知道全社会都公认的逼着孩子们考入名校的意义,之前发表一文完全是在写这个 985,211,现在还流行一个名为双一流大学的光环的学府,很简单,学风!
在名校:有时间去过清华,我们最最公认的最高学府。最大的感触是,豁达,旷达,大气。在清华的校园里,所有的房子并没有特别高大,统一的三五层楼高的红砖房,马路很宽,图书馆很长。校园里很静谧,篮球场有学生在打篮球。走在这片土地的时候,心里全是敬仰和崇拜。我要是……我要是……心里想着的是如果的事。清华的确培养出数不尽的名人,涉及各个领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华罗庚数学家、杨振宁、钱钟书,这些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这些是引领中国发展的推动者。走在这片神圣的土地,就已经觉得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
敬仰而我们三本生,我们的大学生活似乎就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国家标准,或许在社会进步中,尽管我们读过大学,其实仍然是在我们这代人里最最基层、最最普通的人,所以大学生遍地是,甚至像义务教育那般普及,所以我们的大学生活不必太放在心上,真的,我很普通,低到尘埃里那种。
这是不是似乎被社会,被公认,连自己也默许的标签。我们就是三本生,浑浑噩噩度日是应该的,上课听讲与否无所谓,和老师顶撞两句特别牛!因为三本生啊。这就是三本大学的标签,我们应该理所当然的不如985的学生。更可怕的是教育我们,引导我们在大学成长的人民教师也没有十分的重视培养我们学生的价值观,拿我们学校来讲:我们专业教研室是学历最高实力最强的教研室,我没有资格评论老师教课的水平高低,但基本的上课感触还是能感觉到,一个问题讲不讲的明白,PPT匆匆播放一遍能有多少收获也有感受,坦言寥寥。而这只是肩负的知识的传播者的一种身份。
大一老师抓的是我们佩戴校牌,早上拿着马桶刷打扫厕所,拿着透明胶带粘地上的头发,新闻联播说句话,跷二郎腿扣分记学号。这就是大一的生活,所有人都变得归顺,服从,听话。学生这个名称真的是万能的,老师可以给予你任何规定必须服从,你也可以藏在里面理所应当的问父母要着钱潇洒的挥霍。现在大三,觉得成年人的角色应该登场,自己有想法,有承担,在不触犯很多不认可的校规条件下,逐渐丰富自己,规划生活。
我的家乡前面提到“随波逐流”的考研。起初家人也一直在灌输这一思想,对于刚上大学的我,还没弄明白什么是大学,爸妈上了公交车着急的跺脚掉眼泪,一个人留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害怕,还在想是不是要加入什么组织徘徊,还为错过班干部竞选的机会,委屈的打电话哭诉给家人,我的军被子每周都打叉,整天为这些琐事焦头烂额,哭泣迷茫,我开始怀疑这就是大学吗,没有一点点憧憬的美好,什么考研根本不敢想象。大一分考研班,我就莫名其妙的进了考研班,到了现在,不需要家人的叮嘱,自己也很明白考研对我来说的价值,不止是学校的高低,而是应该去感受一下其他好一点的学校的环境,看看自己还能有多大的舞台。
但学风呢,上课老师播放他的PPT,我们玩我们的手机,怎么变成这样。我甚至觉得大三了,还没进入考研的状态。如果大一老师注重的是学风的引导,不是约束学生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而恰巧是我们学校的优势特色,军事化管理,我发现在学校的学生首先要学的就是抗压性极强,以好少一点哭泣和消极的吐槽。
清华的学生有来自北京的300+,也有来自山东的700+,都能顺利毕业,都已经是一个阶层,都是努力学习,都在忙碌的充实自己,进去了那个学风浓厚的环境下学生自然的接受那种自我充实。我们来到了三本学校,有很多人的报错志愿的委屈,有很多人压线的侥幸走来,也有很多人也是300+的山东过客,无论是哪一种,我们也都是一个平台,只是我们进入了这个环境下,我们学会的是如何逃避扣分,如何逃避责罚,甚至很多事情也变得应付起来。这是极其可怕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被这个环境,毫无学风的环境影响的太厉害,我们生活在这个没有关怀和爱的环境下变得麻木,没有了大一的朝气蓬勃、满腔热血,没有了大二的顿悟察觉、自我想法,大三,听话顺从,尊规守纪。至于学习的专业能不能变成手中的财富,我们很多人不会想,或许我们的老师也没有想着点播一下还在等待塑造的青年人。
我的大学清华的300+出了校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是祖国的栋梁,三本的300+,500+都是我们这代人走的长征路的垫脚石,我们仍然还是生活在最最底层,为什么!甘心吗!没有学风、没有老师,我们能依靠的只是自己,和父母的支持。对于自己而言:一定不能被这里的制度束缚,一定不要被不需要学习的学风所影响,走出这个学校大门,说一句花了10W+我一无所获,除了一脸怅惘和不知所措,那种心碎震地有声疼痛无比吧。因为这是第三年,好像无论哪个方面都没有真正的开始过,回忆起来也很空荡。因为还有一句话只要开始一切都不会太晚啊。想想需要从事哪方面工作,考研哪个学校呢。对于父母:在这个避风港里太温暖太安逸,本憧憬的大学的美好完全没有感觉到,太多压抑,太多约束,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默默的哭泣,想家想逃避。但现在报喜不报忧也可以算是成长了很多,他们永远是支持者。其实这两点就足够了。
如果你生活在三本的大学,请你真的不要认为我不可以,我应该差劲,因为清华的300+不如我们的最初的样子,四年以后也不应该我们就活该差劲了。
标签效应其实挺可怕的,环境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但请你一定不要也默认了标签,贬低了自己。当标签效应碰上了糟糕的环境,请你一定要要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