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请做好孩子人生的“辅助轮”
今天说一个轮子的故事。
兔子爸爸说,在他五岁左右的时候,父母买给他了一辆小山地自行车,标准的AT胎,绿色的车架,与轮胎间保持大间距的黑色挡泥板,这些都满足了小小的他当时对于成年人世界的一切幻想。拥有这样一辆车,仿佛一下子被允许挤入了大人们的世界,拥有了大人们那值得炫耀的资本一样。
只有一个问题,他从来都不会骑自行车。
好在这辆自行车后轮两侧分别有一只小小的辅助轮。
后来的好长一段时间,兔子爸爸就是依靠着这一对辅助轮,在院子里骑行玩耍。直到某天,兔子爸爸的爸爸,也就是葡萄干的爷爷告诉他,如果要真正学会骑车,就需要把辅助轮拆除。
当然,兔子爸爸是强烈拒绝的。
后来葡萄干的爷爷到底拆了自行车左侧的辅助轮。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兔子爸爸蹩脚的骑车技术都是向右偏,一直要借着右侧没拆的辅助轮才能放心前进。
有一天,葡萄干爷爷又把右边给拆了,小兔子爸爸没办法了,只能慢慢适应,一点点摸索,最后居然也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骑得还是不好,但总算可以任意行动了。
其实,人生也有一对辅助轮。如果说自行车有辅助轮,那么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辅助轮。父母存在的意义,大抵是终有一天,突然从孩子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慢慢淡出,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拥抱自己的生活。从此不再以爱的名义,胁迫孩子,打扰孩子,主导孩子。
昨天下午趁着太阳还没下山,我带葡萄干下楼去小广场遛弯。
刚好碰到一位带孙子出来晒太阳的大姨。带娃的人们嘛,一旦彼此见了面,都是一见如故,随口就能聊上一箩筐。
“你家这个几个月啦?”
“五个月啦,您呢?”
“俺家这个一岁多啦,你这是自己带啊?”
本来正常的聊天,没想到三句两句之后,老人却越来越觉得自己委屈,开始抱怨起自家的媳妇儿来。
“大姨我这也是六十出头的人了,一天得忙活五顿饭,大人三顿小孩两顿,中间还得洗衣做饭收拾家,到头来还换个媳妇儿不理解,有次儿媳妇儿回家一进门,发现我刚包的饺子没来得及给下锅里,就开始甩脸子,风言风语地埋怨我了,大姨我干了一天活,就没赶上煮饺子,反而落得这么个地步,我容易我么… … ” 各种事例那就不胜枚举了,说到动情处真有点替她难过。
无论怎样,毕竟六十出头的人了啊。
孩子总是最精明的。
他们懂得利用父母爱的惯性,在生活的各个阶段以爱的名义来拒绝成长,以此“绑架”父母这对自己拆不掉的辅助轮;或者,根本就不曾想过要拆掉。
在我们从少不经事到三十而立的日子里,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接收着父母提供的衣食吃穿,甚至成年后仍旧有人冠冕堂皇的拿着父母的钱付着自己小房子的租金;在父母把含辛茹苦把子辈抚育长大后,我们依旧习以为常的要求他们继续帮我们照顾孙辈;可转念一想,刚刚退休下来的老人,身体还算健朗的这几年里,能真正过自己生活的又有多少?
身边太多的例子让老人照顾孩子这件事仿佛变成了义务,作为父母人家的义务已经尽完了,你作为父母的义务又在哪里呢?是将来帮你的孩子带孩子么?
有些父母是概念模糊的。
他们总是看不惯,总是不认可,总是不愿意旁观。
做辅助轮的角色习惯了,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当成了主导轮。还是熟悉的爱的名义,还是熟悉的关心的味道,就是不愿意放手孩子独立的生活。
你想简简单单找个工作上下班,你爸说考公务员啊,工作不累体面又稳定;你想找个自己看顺眼的女孩吧,你妈说家里条件怎么样,外地人咱可不要;你想大学毕业自己出去闯一闯,你爸说赶紧给我考研,考完你就不用管了;你想跟人搭伙创业谋个生计,你妈说就你那本事能干啥,找个单位五险一金挂上再说;
于是世界上本是最最熟悉彼此最亲近的亲子关系,突然变成了最难以跨越的距离。我们习惯称之为“代沟”。不论你现在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基本都要么上有老,要么下有小,貌似都陷入了一个逻辑怪圈:
因为你是我爸妈,所以你应该听我的;
因为我是你爸妈,所以你更该听我的。
其实,孩子的出生原本就与孩子无关。
与其说是给孩子一个开始,不如说是对自己的人生一段经历。所以我们不要期待子女成年后一定要回报什么,不要在抱怨自己父母的同时,又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一句话:孩子不欠我们的,正如老人不欠我们的一样。
孩子的生活与父母无关,父母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学会基本生活常识,掌握自立的本领,分享给他们你的经验,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掌舵,至于他们选择航行到人迹罕至的南北极,还是就待在他们认为合适的地方原点打转,父母都无权再干涉了。
为人父母,做好辅助轮。该拆就拆,当断则断。固执和不舍都是你不曾意识到的对孩子的羁绊;
为人子女,更要懂得,父母只是辅助轮,在必要的阶段可以助力,之后有些该自己走的路就独立向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