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这么多年没有看过一本书,很是惭愧。这也是我来三阶段的目标之一,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实际做起来才发现真的没那么简单。时间安排是一方面,原本想着可以利用琐碎的时间,一周看一本书不是问题,现在看来还是有难度的,真心需要每天规划好固定的读书时间,不能想着今天没读的话,明天补起来,到最后会发现每一天都可能因为其他突发状况也好,惰性也好,拉下的东西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或许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能是记忆力太差,看起书来总是前边看完,后边脑袋里都是一片空白,以至于总是需要回头去看看前边写的是什么。因为这个经历,竟然觉得是不是应该专门去做一些关于提高记忆力的事情。
九本书里第一本选的是它,是因为听老师很多次提起这本书,想来一定会是让人受益匪浅的。可是我的领悟力不太高,没能对书中讲到的十四个话题中的每一个都有很深的感受。之后需要花时间多读几遍,看看是否会有更深入的解读。
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不幸去世了。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恶病缠身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陪伴着老师,聆听他最后的教导,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教导汇集成了一本令世界瞩目的文集,冠名《相约星期二》。
翻开这本书,我看到面对自己将要逝去的生命,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它没有发人深省的警示名言,也没有什么心灵鸡汤之类的词语,只有记录了莫里教授用他的平和、亲切、幽默面对即将死去的事实,侃侃谈吐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是一堂关于如何面对爱与被爱,衰老与死亡的教育课。之所以让我感动,面对关爱,当大多数人在索取,在抱怨自己没有得到更多一些关爱时,而莫里教授却始终保持往以的乐观和一向饱满的热情,继续给唯一的学生上课;面对衰老,当大多数人在哀怨惋惜,在抱怨时光如剑、逝者如斯夫时,而莫里教授坦然的回答:“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面对死亡,在大多数人恐惧而终日不可惶恐时,而莫里教授面临死亡,坦然的说:“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用清醒冷静和热情的心态去审视自己的一生,用自己一生的智慧去辨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回想自己工作生活的现状,勤勤恳恳的工作,忙忙碌碌的一生,随着流失的岁月,也看不到自己人生价值所在的体现。自从读《相约星期二》之后,我对人生的感悟有了一定的认知,再也不会抱怨和畏惧。我明白自己不能抵挡时间逝去的脚步,也不能抹去岁月留在脸上的痕迹,但我会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踏踏实实的走自己的路,做一个永远快乐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