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147天(给孩子未来的脑计划_智力脑)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19人  尹隠
祥和147天(给孩子未来的脑计划_智力脑) 祥和147天(给孩子未来的脑计划_智力脑)
祥和147天(给孩子未来的脑计划_智力脑)

在东凰基础上整理序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养育孩子才能让ta们更从容地适应未来?

现在的小学生工作后,现在65%的工作都将消失,但传统教育(面向过去)的变化却极为缓慢。

孩子需要面向未来的教育:引导孩子主动对动态的知识进行探索,让孩子养成通用的学习能力,如:

好奇心和求知欲

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人沟通的能力

创造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0-6岁)

0-6岁是孩子大脑飞速发育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至关重要

科学养育可以让孩子的生命更加精彩,幸福当下,不惧未来

打开未来脑计划,让我们一起走这条无法重来的路,共同用科学照亮孩子的未来!

引言:0~6岁大脑可塑性那么强,你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你真的了解大脑吗?

关于大脑的谣言:

现行的绝大部分育儿体系是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这些知识(谣言+误解)建立的

如果一个教育体系从根基上就错了,在实践中就会有很大偏差

过时/不科学的养育方案会对一生都产生影响

0~6岁的养育是跟随大脑神经元发育的过程

大脑的发展不只是神经元数量的增长,也包括突触的增加,0~1岁的神经元以每秒700~1000个的惊人速度建立连接,3岁时,连接数量甚至超过成年人。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没有强化的突触连接会被裁剪掉。而神经元连接和裁剪的过程就是大脑发育的过程,特别在0~6岁期间,这样的修剪过程决定后期学习的质量。

儿童早期教育中最应重视的五部分: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和创意脑。

我们在构建一个新型的科学养育计划:

基于脑认知科学,是循证导向,而非经验主义导向;

以家庭为单位,而非单单教育孩子;

侧重培养孩子的底层核心能力,而非传统的学科能力。

陪伴宝宝飞向未来(相信科学的力量)

生命从不倒行,请你相信科学的力量。

在养育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科学的时刻,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

对于养育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学会某个技能,而是让他养成好的大脑节律和习惯。

注重大脑发育特点,遵从大脑工作规律,这样孩子的发展能事半功倍。

智力脑

一、什么样的智力提升法才靠谱?

三个不靠谱的科学研究:

给孕妇补铁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吗?

给宝宝听音乐能提高其智力吗?

开发宝宝的右脑,可以提高他的智力吗?

学会辨别靠谱科学

论文研究是有边界的,不一定普适

证据也有层级区别:最靠谱的是随机双盲实验证据

研究要有时间跨度作为检验

【神经可塑性】丰富适宜的刺激,增强大脑驱动力

你可以为孩子做到又能有效提升智力的事情,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环境,可以不断地刺激他的认知能力发展。

刺激就是你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机会和经历,丰富的刺激可以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智力VS智商

智力指广义上人的认知能力。心智水平,包含多个方面;

智商是测量智力水平的一系列标准测试得出的分数,很多智力研究会用智商数据作为指标。

神经可塑的过程就是提供刺激、培养孩子大脑的过程。

这是育儿方面最重要的科学原理之一,他不仅会决定孩子的智力,也会决定孩子在情绪、运动等各方面的发展。

创造丰富的认知刺激,让孩子更聪明

在家里,给孩子适宜的环境刺激

第一、允许孩子用多种感官感受立体的世界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第二、鼓励孩子把感知到的信息关联起来:去吃苹果:红红的,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滑滑的,咬一口脆的,甜的,还有咯吱咯吱的响声。

在户外,扩展孩子的学习资料库

户外的鲜活刺激,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本质上就是整合新信息的能力,是进化安排好了的学习机制。

第一、开放多感官,让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信息(旅游,不一样的文化风俗,观察动物行为数据学习世界规律)

第二、从视觉出发,刺激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_是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刺激不是越多越好

一段时间内只拿出几种玩具给孩子选择

孩子在专心玩的时候不要过度“关注”

在户外不要给予更多视觉干扰(电子产品、玩具......)

小叨叨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更需要了解科学的儿童发展规律、正确的科学育儿方法,这样才能知道孩子什么能力要早培养、什么阶段提供什么刺激、削减哪些、留下哪些,因为这些都是后天养育可以塑造的。要特别强调,现代科学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是可证伪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绝对正确,而是不断迭代更新的。

我提倡的养育态度是这样的:

第一,循证;

第二,不断迭代更新自己的知识;

第三,无论我的知识库如何变化,对孩子的爱和陪伴永远不变。

二、观察、思考、互动,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

推荐常常带孩子去博物馆,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培养科学思维。

因果关系:为什么睡觉,开冰箱,物体下落,远近。

带孩子逛博物馆的原则:

1、改变观念,思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2、对生活和大自然多观、多互动;

3、问问题,而不是仅仅给答案。

孩子都是小小科学家,时刻构建脑中的“认知示意图”

不应该给孩子填充一个个独立的知识,而是帮助孩子找到各种事物的因果关联,让他们自己更高效的整合信息。

思维能力比知识重要

家长必须树立一个观念,就是让孩子获得科学思维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

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越强,就越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使他不仅能更好的理解世界,而且能把不同的信息记得更牢。

对生活和大自然多观察、多互动

孩子通过对生活和大自然的观察和互动,学到的知识要比从书本里学到的更生动、更深刻,也记得更牢。观察、思考、互动得到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如观察鸟的行为,而不是仅知道鸟叫什么。

问问题,而不是仅仅给答案

对于孩子的问题,不要急着回答,而是应该尽量引导他自己去寻找证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甚至在他没有问题的时候,你还可以提问题来激发他的思考。如:孩子问为什么东西往下掉,回答:什么东西不往下掉,如地球,地球绕着太阳转,向下掉和绕着转一个道理,万有引力。

小叨叨

孩子天生就会科学思维,而且喜欢用科学思维来构建大脑里的认知示意图;

不是只有科学家父母才能训练孩子的科学思维,科学家的父母大部分都不是科学家,反之,著名科学家的子女,也很少有科学家;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的职业,而是你如何培养孩子。

三、多用空间词汇,在游戏里升级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能力是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STEM教育的核心之一

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缩写。

空间认知的可塑性很强,通过空间认知训练,孩子能充分发展在这个领域的潜力。

提升空间认知能力有妙招

多用空间词汇

上下、左右、里外、东南西北等等。如:能否将地面上的书放到桌子右边?超市在家的右边,幼儿园在家的左边。

建构类玩具玩起来

如:乐高、积木、橡皮泥等等

建构类玩具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精细动作、发散性思维、语言能力

带领孩子玩时将空间词加上,如将积木倒转过来试试。

“寻宝”小游戏(地图藏宝)画出家里的平面图。逐渐精细。如:长方形是电视,电视左边是花瓶,花瓶下面是柜子。在户外也可以让孩子看地图,带你找景点。带孩子去圆明园,将地图上的景点标出数字顺序,让孩子顺序带领。

巧用电子产品(导航、摄影)手机导航认回家的路。让孩子拍风景照认识镜头下的世界。

小叨叨

空间认知能力是很重要的认知能力

后天的训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原则:多跟孩子使用空间词汇

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正常,他还只是孩子呀

大脑中负责注意力的主要是额叶区,这个区域要到20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

2岁的宝宝可以专注几分钟,大一点的可以到20分钟左右

孩子的注意力也跟任务难易程度有关

外在环境:减少外源性刺激

少干扰孩子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早期发展,很容易过度干预孩子的行为,而过度干扰恰恰对幼童的影响最大。

排除环境里的干扰因素

你需要孩子专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要为他提供一个做这件事情的合适环境

家长要做专注的榜样

育儿育己:通过教养孩子,自己也变得越来越专注,一举两得。

内在驱动:提升内在专注力

专注是逼不出来的。要让孩子真正专注,还得靠引导,就是经常性地让孩子专注于他当前的小任务,时间一长,他的专注力就练出来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向游戏设计学习

1、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具体化

很多时候大人觉得孩子不专注,其实是孩子不知道大人想要他专注什么。要给孩子明确的指示,一次只让他做一件事情。

2、难度跟能力匹配

目标分解

比现有能力稍微高一点点

3、及时反馈

游戏就满足这三种条件,如愤怒的小鸟,1用少的鸟打多的猪,2设有各阶段的小目标,3完成及时积分或小奖励。

两种错误反馈

一种是只要求,没有任何反馈

另一种是只提供负面反馈

反馈不仅要及时和具体,还要注意不能有太多负面反馈

三个窍门提升专注力(同游戏设计)满足这三个条件,孩子自动进入心流状态。因为专注能力提高快,因为能力提高快,专注力更集中。

心流:专注力的最高境界

经常经经历心流的人,专注力都很强,专业技能也都很高。

小叨叨

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靠逼迫他,而是得引导孩子,让他发自内心地愿意专注于当前的任务。

不仅是做作业,任何需要学会的任务,都可以用三个窍门(成年人也可以用!)

五、破除右脑开发误区,三个技巧提升孩子记忆力

真的有照相式记忆吗?

记忆术对帮助记忆某些信息有一定作用,但是对学习和工作的功效是有限的,不要把它神话。

记忆的奥秘:记忆的编码、保存和提取

信息不是存在一个一个独立的小格子里,记忆是一个网络形态,大脑会将这些信息分类组织,并跟其他类似的数据合并连接,我们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就会记得越牢。

记忆术不等于过目不忘

理解力才是更重要的学习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右脑开发是一个伪科学的概念,如果看到有商家拿着个当噱头,你要像堤防传销组织一样离远点。

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才是学习最重要的部分,这也是深度处理信息的过程,记忆术知识帮助学习的一个小工具,与其花钱和精力在这上面较劲,不如把精力放在逻辑、分析等深度理解上。

记住的是信息,理解的才叫知识。

多通道编码的记忆小技巧

声音编码:想要孩子学习记忆时,先放一段音乐引起他的兴趣,其次,遇到复杂单词和诗歌,可编成上口的旋律。

视觉编码:如学字母时,让孩子将字母画出来,如画香蕉代表c.

联想编码:如记彗星comet,拆成come和t,想想彗星来地球了,后面拖着像t一样的尾巴,

提升记忆力的三个方法

重复越多,记得越牢,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小批次重复的练习最好。多样重复记忆效果好。如记忆6,一次数花,一次数苹果。

联结越多,记得越牢,如记忆故乡,想到孩时的同学,父母的陪伴,老房子,妈妈的菜香,家乡人的方言。记苹果,想到苹果派,苹果树,苹果电脑。

很多人以为记忆只是理解并存储新信息,实际上记忆的关键是把新信息跟旧信息联结起来。如:手指的相关知识,手指长短不一,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形成抓握,鸟的鳍和鸟的翅膀,青蛙的爪子,都是类似的骨架结构。

越会分组,记得越牢,分类。

小叨叨

记忆术看起来很厉害,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学会,但是记得多有什么用呢?

能不能记住信息已经不重要了,能不能使用信息(组织+创造)才重要。

学习从来没有捷径,听起来比较笨的方法,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

六、跟孩子一起把数学“玩”起来

孩子早期的数学能力越强,不仅之后的数学能力更强,甚至识字能力也会更强。

孩子天生就有数学能力

模糊计算能力:孩子天生就有的对数字的估算能力

精确计算:需要后天学习

培养数学能力的三个思维套餐:

【数算思维】理解数字和运算

很多人的数学启蒙是背数字,从1背到10,这是理解数学的一个方法,但会背数字不等于会“数数”,背的滚瓜烂熟不等于理解数字本身。

大概3~4岁的时候,才会慢慢理解“数”代表的“量”,多少的关系。

快速理解“数”就是“量”的口诀:数到几,就是几。

【空间和几何思维】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多用描述形状、空间的词语,引导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形状

2岁6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准确的描述一个物体的形状

游戏:搭积木、七巧板、小手工......

【测量和对比思维】

数学即生活,重要的是给孩子更多探索周围物品的机会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多问问:

这个比那个多吗?

那个比这个少吗?

这个和那个一样多吗?

你能把玩具从大到小收起来吗?

多用词语:大小、轻重、长短等比较词

锻炼时间规范能力:如何孩子说还有十分钟,我们就该吃饭了。

不要急于教孩子数数。算数,要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

数学即生活

数学是抽象符号,我们要把抽象数字转化成具象的生活场景,从每天的生活中教孩子数学,用孩子身边就有的、直观的东西来教。

数学即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情景式的、应用式的数学能力,会让枯燥的数字鲜活起来。问孩子,离睡觉还有几分钟?吃8个饺子,还有15分钟,该怎样吃?玩纸牌游戏10.24,多少,大小,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数学即沟通

对于会进行简单计算的孩子,睡前可以讨论一个数学问题

2015年《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

每周至少两次

一年后,数学技能平均领先3个月

小叨叨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电子玩具、快餐食品、大量的视频内容、充斥于耳的音乐,这些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数学、科学、阅读更看似枯燥,却能激发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怎样才能把孩子的兴趣吸引到数学上来呢?要靠父母的引导,因为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吸引力。

很多父母因为自己童年有不开心的数学体验,就把数学跟负面情绪联系起来,产生了焦虑感。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对数学感到焦虑,那么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影响他的数学成绩。如果父母表现出对数学能力的赞赏,能把数学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愿意和他一起来“玩”数学,把数学“大餐”做的“营养又好吃”,那么孩子就会像享受美食一样享受数学,不断寻找数学里的“美味”和乐趣,挖掘与生俱来的数学潜能。

七、一万小时不靠谱,刻意练习是正道

快乐教育真的好吗?

没有不练习就能取得成就呃天才,几乎所有的天才,都是后天的刻苦练习塑造出来的。

脑科学的原理是:没有充分的练习,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儿。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练习可以把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自动化,这样能给更高层次的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

关于练习的两个大坑:一万小时定律?熟能生巧?

一个人需要突破舒适区,有目标、有方法地在学习区进行刻意练习,才会进步和成长。

刻意练习,你可以帮孩子这样做

一个人的前额叶皮层在20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需要承担起一部分前额叶的功能,比如帮助孩子分析、判断、规划目标、整合信息等。

首先,帮孩子分解任务

其次,安排练习时间不要一味求长,把时间分散开来,小批量的持续练习最能加深记忆,也能有反思空间。

最后,要给孩子反馈。

反馈有两点:一是要及时,另一个是要具体,越具体越好。

小叨叨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家长应当充当孩子的教练。

教练要懂得依据队员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做父母的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帮助他调整难度。

如果你发现学习任务对孩子来说太困难,得考虑将它分解成几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落在孩子能力可及的范围内。

这样,孩子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有成就感,就能更投入和专注于下一个小目标。如果你发现任务太轻松,则需要把难度调高。

好成绩也不是完全靠时间堆出来的,合理安排,分散时间练习,更有利于孩子掌握和提高技巧。

然后,你还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发现哪里不足、哪里优秀,要给孩子具体的反馈。最终你会发现,通过练习,孩子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能,他会更自信、更快乐。

你会发现,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做到关注孩子的表现,给她及时反馈,其实就是做到了一个优秀的私人教师应该做到的事情。

对,我们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