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来到简书以及其他

2014-02-10  本文已影响119人  用力生活的小寞

再拾起简书的时候,看到专题“为什么来简书”以及1月《想想》征文“我是谁”才生起了写写为什么来到这里的念头。

和许多人一样,最初知道简书这个网站是在知乎上,知道有一个网站可以写东西。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在哪个答案知道的,我已经全然忘记了,不过肯定是简叔的功劳。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他的名字——“简书”,简单、简洁、简易、崇尚极简的写作方式,这些是大概在我脑海中看到他时浮现出来的字词。所以当时没有犹豫,直接将简书拖到收藏夹里,还注册了账号,兴冲冲地看了一下别人的文章。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表达欲望,这一欲望表现在生活中,或者澎湃在脑海里。而写作的人,也许平时沉默,也许平时话唠,但是都是些表达欲望强烈的人。我一直是这么想的。拥有了电脑之后,逐渐了解到blog这种东西,用过blogcn、用过msn space、用过sina blog,在那些青涩的中学时光写过诗,也写过小说,当时潇湘和晋江都有账号,还有同学读过……我不是有写日记习惯的人,所以更新非常不频繁,同时初中高中的时候热衷于支持网易家游戏,所以写作只在写作文的时候出现。大学后转而用轻博客,选点点是因为绑定独立域名方便,模板又可以修改成我想要的样子(LOFTER不支持这功能真是可惜了……),而且在点点发布的内容通常很多配有多图。

简书对于我来说更像是想法的集散地,而非微博、轻博客这样想法和生活参半的表达平台,就算写生活琐碎也要加进引起的思考,所以选择写并且发布的内容是经过选择和考虑的。第一篇文章,大概是问:“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的唧唧是什么意思?,2013年9月14号发布,那时候还在用富文本因为不习惯用markdown。紧接着在10月1号发了另一篇程浩,愿你永远牛逼,在文集[不会X评]里写了一篇草稿Stephan Micus:性子古怪的游吟诗人……

这就是我与简书的相遇过程。然后,简书就像很多在知乎里遇见的网站一样,在收藏夹里安安静静的放着,渐渐落了灰。

久别重逢,是因为简书的杂志《2013年的十个好想法》,感觉里面有几篇写的不错,所以才重开简书。也因为在寒假,所以才有空在简书上码字;因为看了好几篇倡导千字文的文章,所以努力也把文章写成千字文。

我本来就是废话多的人,说话一点不简要、精炼、概括,所以写水平普通的千字文对我来说很容易。倒不是说为了写千字文而写千字文,写千字文的原因有三:一来是因为真的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可惜身边的没人听我讲或者感兴趣(就像MOOC,即使我在班里做了small talk,讲了这个东西,也没人开始学习),人在这种时候容易感到内心的孤独,会寻求一个窗口宣泄;二,锻炼语言表达,大三(暴露了年龄啊……)开始学翻译课了之后才发现,母语真的越来越匮乏了,翻译的东西多少带有明显的翻译出来的感觉(参见文集[翻译小册]),真不知道如何破这种情况——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多用母语写作,毕竟自从上大学了写东西越来越少了,除此之外不知阅读文章的您还有什么建议,欢迎留在评论中;三则是因为我很羡慕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的人,或者说把书面表达作为习惯,一直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会努力每天写一篇包含自己想法的文章,正如简介中写的“因为也许有些东西现在不写以后就再也写不下来了”,所以才要坚守阵地,努力一直写下去。


后面则是些比较零散的话。

对于简书,其实第二次接触下来我会更喜欢这里一点,我喜欢简书的文集,因为可以将文章分门别类放好;编辑的动态越来越多,优质内容也越来越多;文章下面有互动,可以和其他人交流;发布的新文章会被即时分到各个主题中。简书逐渐改版,越来越倾向于一个写作社区,大家彼此分享自己的生活、想法和知识。

当然,这里也有很多我觉得简书做的不够好的:(只是个人意见,没有普遍性)

祝这里勿忘初心,越办越好!

睡觉去也,有错别字或表达不畅明天修改。写于2014年2月9日半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