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被骂烂,我替大神不服
Sir在2020最期待的新美剧中。
似乎只有它如期来了——
《雪国列车》
Snowpiercer
令人兴奋只因一个名字——奉俊昊。
7年前的电影《雪国列车》,集齐当时最炙手可热好莱坞一线演员(美队、艾德·哈里斯、蒂尔达·斯温顿)。
导演却是个韩国人。
因为那是拍出过《杀人回忆》《母亲》《汉江怪物》的奉俊昊。
美剧版,奉俊昊同样以监制身份加入。
可看完第一集……
Sir有点怀疑这监制一职的分量。
Sir先声明:
拿剧版跟影版对比,确实不公平。
但从剧集的命名,到主创阵容来看,都是冲着收割一波影版粉丝去的。
所以Sir这样对比也还算厚道。
观众先入为主的滤镜,导致剧版开播后口碑一般。
豆瓣评分,以Sir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开播8分片,到如今7.4。
问题出在哪?
先看导演,往日作品,也都是8分片水准。
再看监制,韩国两位证明过实力的导演:
奉俊昊+朴赞郁。
演员可能差点意思。
但毕竟也还有凭借《美丽心灵》得过奥斯卡最佳女配的詹妮弗·康纳利撑着。
名声不足。
实力、脸蛋,还是够的。
那究竟问题出在哪?
只能从剧集本身去找了。
故事,两个版本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它们都改编自一部同名法国漫画。
不同之处在于——电影仅摘取漫画的末日列车概念,在此基础上奉俊昊编写了一个全新故事,大多数角色在漫画中并没有。
剧版,则是最接近原著漫画的作品。
开场就用漫画形式进入。
接着,走向与漫画故事进程几乎同步。
一位在车尾德高望重的老爷子上吊自杀,引燃了车尾人的反抗热潮。
但与此同时,其中一个被从车尾带出来的底层人莱顿(戴维德·迪格斯 饰)。
见到除蛋白块之外的食物时,流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他是剧集的主角之一,也是整部末日列车上,唯一有过凶杀案调查背景的警探。
把他带出来,因为车长需要他去侦破一宗命案。
裸男分尸案。
那叫一个惨——四肢被切去,连生殖器也被割掉。
每天吃喝玩乐的上流贵族,完全慌了。
剧版主线,大概就是这桩命案,以及背后牵扯出更巨大的阴谋。
呃……
听起来很悬疑。
其实也很套路。
这也是剧版与影版最开始的差距——
如果说奉俊昊的电影是一次以悬疑包裹的社会性反思;
剧版,则更像是一次故弄玄虚的普通悬疑故事。
有疑点。
但失去了疑点之外,更悠长的追问。
于是,为了撑起相应的剧集长度,它必须填充一个又一个反转以刺激观看欲望。
比如第一集就出现的“大招”。
——直接把影版最大悬念,提前公布。
列车车长的身份。
那个在第一集中以车厢乘务员出现的女主梅兰妮(詹妮弗·康纳利 饰)。
结尾处,衣服一换,摇身一变。
坐在了处于列车最前端的驾驶位,控制着人类最后希望的命运。
旁边一位俊男温柔地留下一句:
列车是你的,威尔福特先生。
当然,故事还需要观望,毕竟只第一集。
真正拉开差距的,则是制作层面的精细度。
Sir的第一感觉——代入感,太弱。
说几个细节。
一个人满为患,拥挤地生存了6年零9个月的地方。
会是什么样?
地板,整洁干净——
人脸,水灵灵反着光——
眼镜,晶莹剔透——
电影版里呢?
那简直是人间地狱。
手指,夹着污垢,干瘦且青筋暴起——
人脸,黑不溜秋。
所有随身物件,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破旧。
不是Sir鸡蛋里挑骨头。
作为以制作精细度闻名世界的美剧,这样的程度无疑透露着敷衍。
底层,实在太干净了。
制作跟不上的后果,是故事的信服力下降。
完全不像走投无路的起义。
更像是,一群为了反抗而反抗的暴徒。
还是一个细节。
电影里,士兵为了查数。
吩咐车尾的那些人,蹲坐下去。
这群人是如何坐的,慢慢向后推了一步,再坐下去。
整齐划一,仿佛训练已久的动物。
恐惧、卑微、无力。
电视剧里?
一个个精神小伙上身。
士兵上前训斥,没两句话对方就发飙了,直接起身反击。
一边是退。
一边是进。
Sir无法相信,这是一群长期被压抑在极权下的“车尾人”,也感受不到阶级剥削的残酷。
不要小看细节。
某种程度上,奉俊昊今日的成功,就在于对细节的偏执。
他对一个镜头痴狂到什么程度?
众所周知,奉俊昊接拍电影有一个前提:
100%的导演剪辑权。
唯独《雪国列车》破例,因为当时哈维·韦恩斯坦的公司买断了电影的北美发行权,并要求奉俊昊重新剪辑一个新版本,增加动作戏,减少文戏。
有一个镜头,奉俊昊死活不舍得删——
安保在美队面前,用斧头活活剖开一条鱼。
韦恩斯坦也死活想不明白:“为什么是鱼?我们要动作戏!”
奉俊昊此时灵光一闪,两人出现以下对话:
- 哈维,这一幕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 哦?奉,是什么意义?
- 这很私人。我的父亲是个渔夫,这一幕是致敬我父亲。
- 你早说啊,奉!家人是最重要的,你能留下这一幕。
- 谢谢。
奉俊昊日后接受采访坦白:
“这他X的是句谎话,我爸不是渔夫……”
哈哈哈。
的确,是不是鱼,杀不杀鱼,似乎并不影响电影剧情。
但这一个镜头表达的决心,以及待宰的“鱼”对主角自身没有退路的隐喻。
正是一个个细节,才让电影在“好看”之上,有了丰富的意味性。
最后,Sir还是要说一点期待。
剧版不是没有亮点。
比如对车厢世界呈现的升级。
视觉上,更加鬼魅。
水族馆车厢里,不仅保留着地球上原有的海洋生物。
还有裸女同游。
台词上,也有更深一步的世界观阐释。
比如底层人与上层人,关于一颗“草莓”的对话。
足够你细品:
这种浆果代表五千或六千卡路里
它含有糖 食用纤维和维他命C
它的地位与其价值相称
这些草莓
对土壤真菌和线虫很敏感
所以我们也不会让它增殖
你和我 以及车上的所有人都如此
这里存活的一切都取决于他的平衡
还有很好地继承电影版的一点:色彩。
电影版里,颜色划分了每一个等级。
黑色。
是车尾。
从车尾到中层时,颜色有了些亮度。
火把在黑暗中出现。
并为他们打赢了这一仗。
到了学校,色彩开始丰富了起来。
光线也逐渐明亮。
直到逐渐进入了富人区后。
桑拿房,是金黄色的。
火车头的永动机,是如钻石一般的晶莹透亮。
饱和度层层递增。
越来越高级的颜色,也预示着逐渐进入的上流社会,所看到的不同世界。
人数,越来越少。
空间越来越大。
剧版依旧把颜色,变成镜头的第二语言。
在这里,颜色代表了制度。
莱顿从车尾被带到第三车厢,一道光突然出现。
突然映入眼帘,格外的刺眼。
随之而来,第一件有显眼颜色的,面前的一碗南瓜汤。
橙色。
与以前黑乎乎的“食物”大相径庭。
这种颜色的跃迁,代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
三等车厢,是南瓜汤加芝士三明治。
一等车厢,就成了奶油蛋糕,或是依照个人口味、爱好定制的特别早餐。
颜色被规范得非常严格。
列车长的衣柜里,打开只有同样款式的蓝色西装,白色衬衫和无袖长裙。
这一幕如此熟悉。
仿佛见过。
《使女的故事》里也用过这样的手法。
△ 使女一律穿红色长袍。而使女的女主人,则是蓝色的长裙
除了按“规矩”安排的色彩和制服之外。
在剧版的《雪国列车》里,透露了一个电影版里没有说到的数字——
1001。
这是这列火车车厢数。
1001,偏偏多出了那个“1”。
一头一尾之下。
反而还多出了一个除不尽的多余数字。
多余,是这些底层人登上火车后的命运。
而这样残酷的命运,足以让每个人对生命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活着,不再是第一位。
当莱顿再遇到自己的前任。
她为自己开解,说从车尾跑到“链接”处,生活条件好了一些。
但至今,她仍怪罪莱顿当初把她带上车:
我本来可以和我母亲共赴黄泉的
我们本可以和你兄弟一起死
但你却让我活下来
就为了去尾车遭罪吗
在Sir看,“末日列车”的设定天生带着颠覆的基因。
奉俊昊,颠倒的是阶层,以此引起人类与制度间的反思。
我想探讨人类和这个系统的观念,还有尝试破坏这个系统的那些人发起的叛乱……我拍电影是因为我想要了解人类,对于我来说,科幻电影不是激光束和奇异的景象,而是直接处理这些想法的方式。
而剧版,从命案的主线,到各种关于“生命”的意象:
水族馆中的裸女,刚结出果实的草莓……
它要颠倒的,可能是我们对生死的态度。
就冲这一点,Sir愿意等。
毕竟这“2020最期待新美剧”的头衔……
不能第一部就被打脸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