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养成自言自语及画面感的习惯
很多人看到之前文章所提的“会一个词用一个词”的道理,可能第一个反应是“我没有说话的对象,所以我根本没机会拿出来用”。
当然,有说话对象是很好的,但是缺乏这种资源或机会的时候,还是完全可以继续开口,把新学的语言说出来。
怎么做呢?自己跟自己说话,也就是自言自语!比如,你在家里的时候,看到不同的家具、衣服、食品、东西等,完全可以开口说英语来描述你所看到的东西。看到一瓶啤酒说bottle of beer”,看到冰箱说“fridge”等。
这样做不仅限于单词上,你完全可以创造自己将会遇到的场景,然后自己跟自己进行简单的对话,好像复习内容准备演讲那种。如果有对话对象,也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自己先练练,然后再跟你的对象进行交流。
自言自语的好处有很多,可以通过这个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发音,可以将新词牢记在自己的记忆中,也可以把最常用的词句自动化。
因此一听到外国人说话,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正确的反应。这个也是英语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尽快得到这个结果,最好是每天一有空就尽量用英语自言自语。当你把自言自语变成习惯以后,你就会发现,每一天,你都会有很多时间用来说英语了!
这时候再加上一个英语学习技能就更好了,比如用内心的画面和感觉连接每一个新词。
前面我们谈到了“一个盒子两条路”的概念。我们的“盒子”包含了大脑中不同的神经系统的反应,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经过这些神经反应,而认识周围世界的。
而语言是属于五个器官之外的另外一个系统,我们都是先经过五个器官的处理,然后把头脑中的感觉“翻译”成语言的。
我们说话的时候,词语只是大脑中的感觉和画面的标签。我们经过语言这种声音标签,把心目中的视觉和感觉传达给别人。
当你开始学英语时,就应该开始给自己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建立一条“英语路”。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先通过不同的器官来认识世界,然后学会母语的不同标签和说法,来描述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
为了把英语学好,我们就需要把大脑中的各种信息,直接经过另外一条路与别人沟通,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掌握英语的标签和说法,从大脑中的神经信号开始直接用这些标签来沟通。
很多人在学英语的时候,从第一天开始就会犯一个巨大的错误——把新学的词,用翻译的方式来记住。
这样做就很难建立一条直接通到大脑中的新路,结果是不管自己开口说,或是听别人说,都必须经过母语的翻译步骤。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可能建立一条“英语路”,因此没法直接运用英语思维。
怎么避免这个问题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刻意训练,从第一天开始,把英语的“标签”直接链接到你自己大脑中的画面和感觉。
每当遇到一个新词,要刻意看到和感觉到这个新词所代表的东西或场景。开始的时候,这个可能有一点难,但是越练就会越容易。
如果你能够持续练习几个星期,就会自然养成一个习惯。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会发现当别人说英语的时候,你能直接看到画面场景,因此,你可以很有效率地、真正地理解别人的意思。
自己说话的时候,也会先从自己的感觉开始,直接找英语的单词和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建立英语思维必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