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五十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50977/7029c526da68c3a8.jpg)
宋之成回到家里,第二天拿上镰刀,上山砍荆棘树棵子。翠绿的野草、鲜艳的野花铺满路边地旁,各种荆棘、草棵子交织在一起,枝头新绿色的嫩叶青翠欲滴。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花草的芬芳柔和清新的气息。人们在山前山后的地里忙碌着,田地里新翻出来的松软泥土,形成一趟趟崭新的田埂垄沟,蓬松湿润,黑油油的显得清洁齐整,一片生机。冬天的荒凉萧条景象一扫而光。宋之成家房后把房山头的刘爷爷,身后别个旱烟袋手里端着瓢,正在田埂上播种。宋之成用镰刀把那高点的荆棘小树砍下来,准备往家捞荆棘、小树棵子。
宋有庆把自家房山头的菜地都种完了,用宋之成捞来的树棵子、荆棘,在菜地周围夹一圈帐子,防止小鸡、小鸭等各种家禽钻进来。完事宋之成又往后山自家那块地挑粪。宋有庆早就在自家房山头菜地边上把粪呕出来了,冬天烧炉子的炉灰,晚上尿盆里的尿等都往粪坑里倒。两个土篮子一条扁担,挑起粪来离了歪斜地,压得宋之成直不起腰,挑了好几天。每次挑粪都得歇好几气儿,肩膀都磨破了,红肿起来。后山那块地种的是玉米和红薯。
有一天宋之成放学回家,刚拽开家门,就看见宋有庆在厨房里站着,宋有庆说:“成子,你别进屋,把书包放下出去玩吧。”宋之成当时有点纳闷,心寻思爸爸今天怎么对我这么客气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宋之成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妹妹,家里又多了一口人。孩子们一年一年也都长大了,就这么一间房也住不下啊,再说了还不方便,宋有庆早就准备在自家房山头接出一间房来。任务又落在宋之成身上,说动就动,开始准备。宋有庆也不知道从哪弄来一辆独轮小推车,车轮、车身、车把都是木制的。在两车把之间,挂有一条“车绊”,驾车时把“车绊”搭在肩上,两手持把,以助其力。叫宋之成每天放学上矸子道往回推石头,这回宋之成的任务可繁重了。宋之成也没推过独轮车呀,就看见过有关里家来的老头,用独轮车推捡来的煤,可容易了,轻轻松松,下山还带小跑。宋之成两手握着车把,把“车绊”搭在肩上,再把车架起来,直不起腰来,离了歪斜直晃,不等架起来呢,连车带人都倒了。怎么整也站不起来,独轮车不听摆弄,弄得满头大汗,所幸,躺在地上歇一会。心里琢磨着,怎么才能架起这辆独轮车呢?真难住宋之成了。寻思寻思主要还是找平衡,先不要推,能站住就行。这回专门练站,两手抓住车把,“车绊”挎在肩上,学着关里家那老头推车的样子。用身体的力量挺起来,车身往哪边歪,身体就随着往那边倾斜。哎!这回好使,腰也直起来了,往前推两步,能推走了,有点累了今天不去了。
第二天放学,宋之成推着独轮车来到了后山矸子道根底下,往矸子道上一看直上直下的高,有点瘆人,坡上都是石头,越往下石头越大。大石头有半间房子大,小石头多小的都有,黑石头白石头,有的石头里还夹杂着一道、一道的煤线。得挑那青石头不大不小的,还得有点面和棱角的,圆轱辘的不行,能搬动的往车上装。搬了两块装在车上,没等把车架起来呢,车就要倒,赶紧放下。这车真沉呐,架了好几次才猫着腰,慢慢的晃晃悠悠地往前推,推几步放下,推几步放下。走着、走着翻了车,石头也滚了下去,真泄气呀,坐在地上歇一会。歇了一会把石头搬上车又架起来了,刚想往前推,独轮车一下子撅起来了,石头从车前檐轱辘下去了,差一点把宋之成给撅起来。装石头还得前后左右找平衡,要不然,不是往前撅,就是后沉,再不就两边倒,推独轮车也有学问啊。真累呀坐在道旁的石头上歇一会。
宋之成呆愣愣地抬头眼望着远方的天空,天空瓦蓝瓦蓝的,一朵朵云彩雪白雪白的在天上匆匆掠过。那远处、那白云的后面似乎隐藏着什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一会乌云滚滚,像是千军万马在厮杀,都能听到人喊马嘶那古战场的厮杀声;一会在那云端好像站立着那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头戴珠宝天冠,双眼微睁,目光慈祥,身着罗裙,手捧圣水瓶,飘然而来;一会又是那四大金刚弹着琵琶举着宝伞张牙舞爪,凶神恶煞般冲了下来。千奇百怪,变化莫测。忽然在那白云下面,从远方飞来一队北归的大雁,头雁与后面的队形有一段距离,翅膀都呼扇、呼扇的上下摇动,显得悠闲、自在、轻松,好像漂浮在天空,个个都挺着长脖,一会形成一个一字,一会形成一个人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都能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了。不一会从宋之成头上掠过,飞向了北方,雁阵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宋之成目送着雁群,心想我要是大雁该多好,不用干活、不用学习,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翱翔在天空之中。飞越茂密的森林,飞越清澈的小溪,飞越那高高的山峰,飞越那辽阔的草原,飞越在那城市高楼大厦之颠……。浏览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岂不知这是大雁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而不是在玩,大雁的长途迁徙也是很辛苦的。在春暖花开之时,南来的大雁北飞,离家的游子思归。
《吕氏春秋》说:孟春之月候雁北,仲秋之月候雁来。虽然,两者一个是往北飞,一个是往南飞,人们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南飞的大雁把人们带到那充满希望美好的未来,唤起离家出走的梦想,带着希望一同飞向那远方、未知神秘的地方。带给居家的年轻人向往那遥远充满魅力的世界,勾起离家出走的愿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外面去闯荡拼搏,建功立业。
而功成名就的游子,当看到雁北飞时,勾起了淡淡的思乡之情,雁叫声声心欲碎。给多年在外的游子以归心似箭强烈内心的冲击感。在外闯荡打拼多年,望见了归雁忽然想起了久别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么,为什么把北飞的雁,称为归雁呢?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北飞的大雁称为回家。如杜甫的《归雁》【唐】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还滞留在这江城。唐代宗广德元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入侵、藩镇作乱,外患内忧,国事仍很动荡。作者几度周折还是回不去。所以作了这首《归雁》小诗。春天来了,大雁都飞回去了,而自己多年滞留他乡却回不去,触景生情,写出了诗人极度悲伤思念家乡归心似箭的急迫心情。
宋之成离了歪斜的刚把石头推到了家,就听着姥姥在院里喊“成子水缸里没水了,歇一会挑点水去吧。”宋之成把独轮车放下,答应着:“啊!姥姥,我马上去跳水。”家里挑水的活早就是宋之成的活了。家里这边一左一右邻居家吃水,一般都上国营商店坎上那口井去挑水,都不吃离家近的前趟房前面这口井的水,就是因为这口井有好几个人投过井,其中有一个人没救过来。冬天时上井台打水,井台井檐,冻满了冰。脚踩在冰上直打滑,井绳上冻得也都是冰,带着棉帽子站在井口,井绳头上拴一个带锁的铁钩,把水桶梁挂在铁钩中用绳子顺到井底,水桶放到井底的水面上得把水桶摆倒了,井水才能灌进水桶里。摆水桶这个活,是个技术活,一般人都整不好,不会摆的人,你摆多少次也摆不倒它,水桶就在井水面上飘着。而会摆的,拽着井绳将水桶扥起来,水桶脱离水面,马上往旁边一摆,一松手,水桶立刻就扣过去了,马上又攥住井绳,水桶灌满一桶水,就往上拽。这可是个力气活,手劲胳膊劲腰劲都得用上,脚下还得防止打滑,还得用巧劲,等到拽不动时,把左手手腕卡在左腿膝盖上还能歇一会,这都是多年挑水总结出来的经验。拽到井口时是个关键,由于水桶在井里空间大,到井口了,井口小,井口把水桶给卡住了,所以必须把水桶往前提一下,这需要巧劲,利用水桶的惯性往前一悠,要快,一下子就把水桶拎上来了。等到把水桶拽上井台时,水桶里的水溢出,泼的浑身上下棉袄棉裤上都是水,很快就结上一层冰。水桶有时整不好就掉进井里了,捞水桶才费劲呢,整一个周围都是勾,像船锚似的铁钩,拴上绳子,在井里乱和了,必须铁钩勾在掉进井水里的水桶梁上,才能把水桶捞上来,可不好碰了,有时捞好几天。有时家里的水缸见底了,宋有庆就从外边挑进家来一担水,宋之成看见了心里就不是滋味,有一种愧疚感,好像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成天的挑水也成了宋之成的一种负担,宋之成做什么事还都想做的最好。宋之成成天挑水,两个肩膀都练出来了,后来知识青年下乡干农活,挑粪挑稻苗等活都不费劲。姥姥有一次说,成子成天挑水压的还不得不长个呀,没想到宋之成后来长了一个一米八九的大个子。上矸子道上捡煤也是,在这以前宋之成就已经经常上矸子道上捡煤了,实际上宋之成在十一二岁时就开始捡煤了。矸子道上有时有煤有时没煤,每次宋之成看见宋有庆背着一袋子煤回来,宋之成心里就有一种内疚感,因为自己放学回家又出去玩了,没有去捡煤,又怕宋有庆说、立瞪眼睛。宋有庆以前就说过,叫宋之成每天捡一袋子煤回来,否则就不给饭吃,宋之成很害怕宋有庆,因为宋之成在家也是太淘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