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城之倾(邯城系列科幻小说集)连载小说科幻世界文学

邯城之倾 (科幻) 第一部 序

2018-08-18  本文已影响60人  AnjuHuang

简介

邯城,是未来世界中虚构的城市。在这个科技极度发达的城市里,人们要面对的不是接受科技的福祉,而是和已可以自我成长的科技进行维护权利的博奕。本小说对大数据和基因改造给人类带来的未来,以及人、机器人和数据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胆想象,同时,对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逻辑关系提出了颠覆性的看法。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书上用“不平凡”的年头称2984年,“不平凡”这个词显得模糊又毫无力度,但人们难以找到一个更有涵盖力的的词来形容那年发生的事和对今后影响。

那年,月球被一颗小行星碎片摧毁了。要说这事肯定是天灾也算是人祸,因为这颗巨型小行星和月球轨道本来毫不相干,而是预计与星球轨道本身擦肩而过。但预计轨道是有偏差值的,这个偏差值,恰好给了星球被毁一个极低概率的风险。要知道那颗小行星的撞击足以让星球文明从蛮荒起点重来几遍。针对这样的极低概率、但又是致命的风险,用不用给予反应,从来都是两难。这叫低概率死亡反应。就象一个人拿着一个可装一千发子弹的枪要对着你的脑袋击发,说里面只有一颗子弹,给你造成的死亡危机感决不是千分之一这么简单。不过,当时的人们已有充分的信心在两难中做出选择,因为,人们已有发展了万年的强大高科技在手。有科技在手,就可以试试,不是吗?

于是,信心爆棚的人类发射的数十颗核弹头精准击中这颗叫“越狱”的巨型小行星,在新闻中制造了震撼而振奋的宇宙奇观。本来事情是很顺利的,但“越狱”形成的一系列碎片中,其中最大的一颗长达284米——我们后来给了起了个名字叫“囚徒”——冲向了星球,而月球此时正行走在星球和囚徒之间,它挡住了这颗足以引起星球巨震的行星碎片。这是极低概率事件,但它的确发生了。月球以肉眼不可见的变化慢慢地扩大、膨胀、分散,然后再静静地散开、拉长,最后形成一条光带。这种变化说起来也就一句话而已,但过程持续了三十多年。这条由月球的碎片形成的银色的光带,从此横贯夜空,被称为“月桥”。名字非常美丽!三十年后,月桥因碎片越来越少,银色已褪成灰白色。再过十年,所有的月的碎片都将坠入星球大气,那时月桥将彻底消失。

那年在立法届发生的三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件,给人类带来的兴奋感,多少冲淡了月球被毁的悲剧意味。一是《基因法》最终通过了可以对人类胚胎基因进行改造的条款,给予人类对大脑以外的基因进行修改的权利,人类从此可以在走向更优秀的道路上节约万年的进化所需的时间;二是根据《信息法》修正案,邯城遍布所有角落的数据信息库合并成为统一的“城市信息和分析系统”,城民们昵称的“米克”诞生了。但法律又同时约定,米克不加载执行功能,执行功能仍归于人,这就是著名的“契约”,即:对一切系统的决定,需由人来确认才可执行;三是《人工智能法》那年对人工智能体(包括机器人和机械人)的信息来源进行限定,所有的人工智能,只可接入指定知识库,均不能接入天量数据库,因为有研究结论显示,信息量达到一定的值,它们可能以极低概率进行自我进化。

《基因法》、《信息法》、《人工智能法》,这三部法典是构成当下社会形态的基础法典,是现代社会殿堂的三个主立柱。这三部法典对当今科技中最重要的三种技术进行管理:基因改造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这三部法典框定了以上三项管制科技的发展路径。是的,它们都是被管制的科技。科技发展到当下,人类面对的问题不是它怎么才能发展,而是如何让它不失去人类的控制,在人类的掌控下发展。

那年还有一件大事,在上面这些事件的缝隙中发生,没能吸引城民们多长时间的眼球。邯城派出的人类第一艘殖民太空船“远征一号”,离开星球,向太空中唯一发现可能可以移居的E星进发。

下章节

邯城之倾 (科幻) 第一部 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