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作(趁早写作100天-D1)
4/1,愚人节,我加入了趁早的写作营,第一天的作业就让群里的小伙伴各种抓狂。
大家首先抓狂的便是字数:800字,这个数字让我想到高中作文,“以XX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应试教育很奇怪,甚至800字的数字也很奇怪,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后来想想大概是因为,800字刚好是半个小时的时间而被规定住了。
而今天的题目却不太让人抓狂:“我为什么写作?”,拿到这个标题,心中当下惊叹,这简直暗含了心理学原理,当一个人思考自己做事情的动机和想要的程度时,会对目标,计划,行为,结果有直接影响。
再看一下接下来的灵魂拷问:“我要写什么”,“我要如何完成这部作品”,“我要在多久内写完它”,这简直就是实现方法啊!遵循smart原则制定目标。
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总是想要写下来什么,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抓住些东西。尝试了很多的“写流水账”的路径:
公众号,后来被我写成随笔,我再看时依旧能记起当时发生的事情,当时的心情。
日记本用的是西西弗的《五年》,大概是知道自己每天不会有很多话要说,这种一天只有3行的记录日记本简直是为了我量身打造的,不费本子还能回顾,虽然空了很多,补了很多,但我依旧坚持着,今年是第3年了。
(思维跳脱)说起五年,又有想要表达的事情,五年于人生来说,不长不短,不长是因为没有12年那么一轮的感觉,是因为两位数的年龄还没有调档,不短却是因为人生真的没有几个五年,两只手即可数出大半的人生时光了。
摘抄本,记着各种现在看来依旧觉得好的句子。
简书,之前写过一些文字,但后来都抹掉了。
(强行扯回来)在趁早的各项打卡中,我千挑万选,选择了写作和塑身,一种锻炼身体,一种锻炼大脑。
至于写什么,我不知道未来自己会写什么,就像回过头看到原来写的随笔一样,惊讶自己居然做过天马行空的梦,记起自己经历过的奇葩事情,还是一笑了之。
第一个100天,在知不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的时候就先写每天作业吧。后面如果可以,看看是否有灵感和目标写一些东西。
对于我写的文字,暂且不称之为“作品”,因为没有体系框架结构。希望“作品”来的快些。
既然不称之为作品了,那自然也没有完成期限(smart法则到这步就彻底扯淡了),那为了目标设定和未来执行,给自己的目标是:依据每天的题目,800字作业写下来,更新到简书+公众号。
爱健身,爱萌宠,爱手作,爱文字,爱生活
我参与日更挑战,希望在这里留下存在于世间的一点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