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

飘起来没完了

2018-10-20  本文已影响66人  阿呆是我

人所有烦恼,皆因欲望而起,无一例外。这个欲望,不包括正常吃喝拉撒睡,这些叫做正欲。

基督教和佛教在用各种说辞各种形式说服你怎么样一点点舍弃自己欲望,及至完全放弃,你就解脱了。

几年前买香,焚香那种香,人卖香小店附赠佛教书,其中一本净空大师写的佛教是什么特别好,通俗浅显易懂,特别适合我这种半文盲看,记得他就说过,佛教的终极真理很简单,但过于简单的东西不容易让人信服,所以佛学典籍故意把自己弄那么高深莫测,好使人敬而仰视,继而追随,所谓深入浅出。

大概就这么个意思吧,净断欲望,就能彻底净断烦恼,就能明心见性,就能成佛,就这么简单。

咱们儒家是教咱们怎么样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平衡相处的,提倡积极乐观、仁而致和的生活态度,并不主张灭人欲。

所以我觉得还是咱们儒家比较靠谱,更适合指导普世生活。

盖生而为人,要完全消除欲望,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强而为之苦而求之,徒增苦恼而已。

庄子说人之至境是“万物归一”,你看自然界除人以外的生物,只要有食物能吃饱就行,人要能回到其它生物那种生存状态,简单纯粹,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但怎么可能呢?动物生个孩子,教会它捕猎食物躲避天敌就OK了,就可以在自然界独立生存了。人呢?人生个孩子要让他以后能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得管他学习好不好思想好不好行为好不好,一管将近二十年,就这样还有管不成功一辈子都独立生存不了的,你叫人怎么去绝对超脱?除非你不生孩子。

哎我突然发现,不光佛门子弟,其他宗教的绝对信仰者、西方哲学家几乎都不结婚没有孩子,所以他们才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谈超脱吧?好比一隐居深山古刹之人谈淡泊名利,你是淡泊,问题是你要不淡泊,名利在哪儿呢?

必须身在万丈红尘名利场中,并且拥有大名大利之人,能做到淡泊名利才有说服力好吧。
试想一下,要那些抵达人之至境者个个儿有一个糟老婆十个熊孩子,老婆日日聒噪,孩子比着赛地顽劣,他们还能抵达至境吗?

我看悬,哎呀我先郁闷个。

俗世中还真有拿捏有度做得挺好的,张家姐妹父亲张冀牖,恰好出身名利富贵之家,恰好十个孩子,恰好他就活得够超脱,他也算是人中典范了。 飘起来没完了

梁漱溟曾预言继西方文艺复兴带动世界大步发展后,下一次世界大发展,有赖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会不会是真的?

可不可以说,西方文艺复兴让地球人物质生活飞跃一大步,地球人精神生活的大幅飞跃,有赖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毕竟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更需要一种思想指导我们如何在烟火人间里活得自在,而不是教我们如何舍弃烟火人间种种。

看一篇英国文学家史蒂文森的散文,里面有句话很美丽:你应该像一支任一种风都能吹响的笛子。我给接一句不美丽但励志的:不能像一面被生活一碰就咣啷乱响的破锣。

马太福音里有个著名的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你是顿时心安那拨儿的,还是悚然而惊那拨儿的?史蒂文森还说了这么一句:因此,快乐带来快乐,源源不断。所以心安尽管心安,不要惊悚,我们不能掌控的,且随它去,自己能决定的,就让它源源不断。

十之八九的人过着大同小异的生活,幸福感却大异小同,为毛尼?一定得记住,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记住快乐才能带来快乐,并且源源不断。 飘起来没完了

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

《佛地经论》如此解释佛家的“大圆镜智”:如圆镜极善摩莹,鉴净无垢,光明遍照。

柏拉图认为幸福止于至善,如何至善?就是由微至大,逐渐发现万事万物共相的美,最后安息在这绝对美的观照里。

是不是很神奇很有感慨呢,人类的大智慧,本质原来是一样的,圣贤大哲们绕来绕去绕来绕去,只是说法、角度不一样,其实说的根本是一个意思,一种境界,心灵安宁于某种状态就是幸福人生。 飘起来没完了

什么叫心灵安宁的生活,这种意思,这种境界,史蒂文森在其小品文《步行》似乎做了通俗而诗意的注解:

我们这样匆匆忙忙地做事,写东西,挣财产,想在永恒时间的嘲笑的静默中有一刹那使我们的声音让人可以听见,我们竟忘掉一件大事,在这件大事之中这些事只是细目,那就是生活。我们钟情、痛饮,在地面来去匆匆,像一群受惊的羊。可是你得问问你自己:在一切完了之后,你原来如果坐在家里炉旁快快活活地想着,是否比较更好些。静坐着默想——记起女子们的面孔而不起欲念,想到人们的丰功伟业,快意而不羡慕,对一切事物和一切地方有同情的了解,而却安心留在你所在的地方和身份——这不是同时懂得智慧和德行,不是和幸福住在一起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