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对生命说是》(46)对你的习惯和模式说是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6人
我是一凡
我们往往把一些改不了、戒不掉的行为归结为习惯所致。
但实际上这些行为的背后往往都有心理层面的需求。
就像抽烟,网上曾经流行一个段子: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对一个抽烟的男人,空虚时、无聊时、孤独时、忧郁时、兴奋时、消沉时……手里夹一支烟,心里就好似多了一丝安慰。
人说生理戒烟用一年,心理戒烟需要一生。
我偶尔也会抽烟,但从不在公开场合和人前抽烟。与别人交往,有人递烟也说不抽。
我曾经很自信地说,我抽烟没瘾,想戒随时可以戒掉。
但现实是,我可以一个月不抽、两个月不抽,甚至坚持一年不抽。但当过了自己约定的时期后,有机会时又抽了。
我清晰地知道,很多时候不是生理上真得憋不住想抽。而是心里有个小东西总是在挑逗我,它说:抽一支吧,没事的!
而我也认为抽一支确实没事,于是就满足了那个小东西。
这是心理上的需求,具体是什么心理,并没有深究过。
也许是为了给自己制造一些刺激吧。
但现在是要接纳这种行为,最痛苦的状况是当瘾上来时不顾一切的去抽,抽完又骂自己混蛋。
当然其他各种“瘾”的背后,网瘾、酒瘾、毒瘾……
包括各种“癖好”,比如洁癖,疯狂的吃东西、购物等等,这背后都是一种精神或心理上的需求。
先对其说是,允许其存在,再找到是自己的哪部分离不开它,然后才能找到替代它或填补它的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