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一篇文章

2020-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囚

我想写一篇文章,叫醒自己。


最开始的时候,不是为了赚钱,我可以为任何事物写作:为梦中的妈妈、为划过高中时代的一片流云、为毕业那天的夜晚……

那时的世界是模糊的,而心却是开阔的。

想到什么,就直言不讳地落笔在纸上。在自习课酝酿出的文章,到头来一定越读越欢喜,就像一位母亲笑着看自己的孩子。

后来,我不得不提早自己赚钱。在讨生计的路上走得越远,书生意气就留得越少,最后发现它实在留不住了,便随手买了一杯酒,挥挥手让它走。

于是,世界开阔了,心却迷茫了。

终于时间再提笔时,才发现心里已经筑起厚厚的围墙,哪怕只是一个人对着一张纸,也不肯再酣畅淋漓地说出这几年经历的蝇营狗苟。明明有很多事情,比幼时的妈妈、比天空中的云、比毕业季的傍晚更应让人触动,可惜遇见那些事的不再是桀骜而敏感的少年,而是被岁月驯服的成熟人士。

所以,我想写一篇文章,叫醒自己。

假装这段时间自己只是游曳于梦里梦外的蝴蝶,希望一觉醒来时,世故圆滑是错的,真诚耿直是对的;见利忘义是错的,舍生取义是对的;隔岸观火是错的,拔刀相助是对的……

我希望写完那篇文章,便能睁眼;我希望睁眼的那一刻,仍有年少的光芒闪现。

甚至,我想写一篇文章,叫醒这个行业。

我知道,浮躁即将成为时代的主流,各行各业都衍生出赚钱的捷径。

卖房子的可以欺骗客户,教书的可以收礼品,拍电视的可以无下限地迎合观众喜好,可写作的人,真的不能退让。

当作家的,用来用去也就那几个字,值得读者斟酌的并不是华丽扎眼的辞藻,更不是他的名气或作品的数量。真正读书的人,读的是从文字渗透出的、作者的态度与品性。

而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包裹下,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失去了价值的坚守。自诩为作家的不在少数,可真正经得起反复斟酌的作品越来越少。

消费者喜欢看大快人心的、可以作为谈资的速食文化,于是光怪陆离的快穿文、亦真亦假的干货文层出不穷,写手们哪里还顾得上思考“欲速则不达”、哪里想得起李渔的“溪山清静且停亭”——名利场上前仆后继,大家不得不将自己的“态度”蹂躏成各种奇奇怪怪的形状,以博得看官们一笑。

这就是我最初接触这个行业时触目的景象。

我相信每个写手当初进入这个收入风险很高的、工作不甚稳定的行业时,不是为了赚大钱,只是想让热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事业,如同一个国王亲自给自己的皇后加冕。

可现在,我们放弃了国王般的骄傲,一步一步地走向平庸,与眼前的生活握手言和。尘世滚一滚,哪里需要40年,只需要人睁眼闭眼的一瞬间,人能变鬼,河能填路,芙蓉花能变断肠草。

如同一个编辑同我说的:“我喜欢诗歌,我喜欢散文,我喜欢满身的文艺气息,可是现在除了铜臭味,我早已不是以前的自己。”

这是他拒绝我的散文时说过的话。

他的公众号里有很多抓人眼球的文章和在红尘里滚了几圈才放在文章里的话。

我想破口大骂,想问他何必口口声声地说热爱文艺,却给世俗加了一份筹码。可我又胆怯,因为他当初和我一样地喜欢写作。

我怕自己即将成为另一个他。

所以我想写一篇文章,给这个迷茫的行业。可我又不知道,即使真的唤醒了一个行业,这些痛苦的儒生还能为文学做点儿什么。所以我希望写一篇文章,叫醒这个社会。

一个人没办法改变整个社会,可每个人都明白这个社会在经历着什么。

尔虞我诈成了商人制胜的法宝;阿谀奉承成了职场生存的大招;电视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综艺花活轮番上演,对利益的角逐造就了盛极一时的欢乐场,创造者还在趋之若鹜,可观众已经审美疲劳。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利益又会驱逐下一批年轻人走向什么方向。

“一个人的迷失并不可怕,碰壁以后就会清醒、成熟,可若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或产生了分裂,则类似乱象就很难消停了。”

急于赚钱的焦虑感日复一日地侵蚀人文主义的精神高地;事业成了一群人的囚徒博弈;偶尔有人清醒又转瞬奔波于生计;社会风气成了人们自己一手打造的悲剧……

可即使是这样,也应有一篇文章,让夜不能眠的人们把忙碌放一放,认真地慢下来,认真地思考,以无愧于这个繁华的时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的时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白居易的时代。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余光中的时代。

不论是硝烟四起还是风平浪静,都有一种态度能够诞生于时代又蕴藉着时代。

而语言既可以成为针砭时弊最有力的武器,也可以继往开来,代表着对尚未明确的真理永恒的敬意——也许一段真诚的文字并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它的存在预示着思考不会停止。

每一个信仰文学的写作者,都曾期盼着写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用一支笔扛起家国天下。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却少有人能够像鲁迅那样坚持寄意寒星、血荐轩辕。

所以,我希望自己终能写一篇文章,在社会的悲喜交界处表达自己的态度——如果我还有未曾泯灭的初心。

然后,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作为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作为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如果在行将就木之时,我仍没写出那篇文章——那就化作孤独,只照耀少年人的州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