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劳动和智力的发展245-249
在工作越接近完成,他们的劲头就越足,对已经做到的就越珍惜,对有关工作质量的意见就越能虚心接受。
这是一种真正丰富的智力生活,体力劳动和思考融为一体。紧张的体育劳动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既定意图的手段。思考是主要的。但双手也不是消极的执行者,手能使头脑变聪明。跟少年设计者们一起劳动,看见他们的双手好像在检验着各种设想和猜测,这一切帮助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懂得这种教学的奥秘以及它巨大的教育力量。在双手的这种检验的影响下,思维就得更加积极地工作,而得到的发现又能给人以人格尊严的内心感受。
学习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于干活时思考和思考是干活,每个少年都要在好几年的时间内受到这种创造性劳动的训练。通过思维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双手的精确动作,在实现着同样精确的设想,就使少年们变得聪明的思考者,他们是在研究和发现真理,而不是单纯的“浪费”现成的知识。这些是少年设计者、育种者,他们在每一条真理上都竭力要首先先理解事实、物品、事物、现象、依存关系的现实本质。他们好像对某种判断先要仔细的看一看,深入地思考一下它的各个局部之间的逻辑关系。
课外小组的创造性活动时,一些少年学会了思考。他们会力求从自己的知识中找出那些能够跟新的东西联系起来的东西,力求用它所理解了的东西和以前靠思考与记忆所获得的东西来求证新东西的真理性。
凡是经过这种创造性劳动训练的学生,就能自觉地避免去背诵不理解的东西。
每一次当看到学生内部的精神力量和劳力眼看就要消耗殆尽,无能为力的情况眼看就要来临,他们的头脑即将停止对知识的思考时。教师就要极力吸引学生去参加那些带有研究性和发现真理的性质的活动。一边引导学生用显微镜精密仪器做精细的研究工作一边,又要用凿子、榔头等工具从事普通的单调的体力劳动。这种交替中包含着智慧和双手和谐的融为一体的“秘密”:学生不觉得使用紧张的体力是最终目标,而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也是学生从事劳动的一种动力。
在少年时期,一个人没有在复杂的图纸或者仪器面前钻研的入了迷,除了这些有趣的活动以外而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那是很难设想他能受到完美的教育的。在这里,少年变成了思考者和研究者,他们在科学思想和科学家的丰功伟绩面前感到由衷的赞叹和敬仰。就在这些工作角里,点燃起关于未来的幻想的火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性质和风格,那些在许多情况下不能看见、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成为他们思考的对象。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驾驭,是在学校里的劳动和智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进行的。
学校里应该开辟一个“难题之室”,在它的门口,学生抄录了马克思的话:“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感觉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但丁《神曲》)。在这个难题室里,把一些最难解决的事陈列出来:挂出一些无线电和电子学方面的示意图,号召学生按照它们制作出仪器和模型;也出一些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的复杂应用题;出一些研究生物化学和土壤学的课题。学生跨进这个房间的门槛,就好像走进了科学宫殿的前厅。在这里,考验着人的性格,锻炼着人的意志,少年们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什么是自我教育。【而在我们中国当下的十二年教育里, 却根本没有这样的实践场地和难题室。如果是职业教育,在学校里为学生提供这样可以模拟的实践场地就难能可贵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是死记硬背的学生,随着毕业的结束孩子们把所学的东西都还给了学校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