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调侃:王国光与刘善“姥姥后”的渊源(一)
“王国光是刘善姥姥后”这个貌似民间传奇故事在咱们这里流传了几百年了。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被考证?正史野史均未记载,既然是传说,什么是传说?就是口口相传一代代传下来的么,说明此事必有影踪,否则怎么不传说到小城啦屯城啦等等其他村?
经过近段时间查了一些资料啊,王国光的“姥姥后”还真在刘善!那位就问了:你说在就在呀?!有什么凭证?!凭证倒不敢保证,必定那年代也没血型大数据呀DNA检测什么的高科技玩意儿。
闲话少说,直接开扒!奥不,是开刨,刨什么?就刨王国光为何是刘善姥姥后,现在还不能只刨他一个人,要刨就往“祖坟上刨”!别笑,严肃点!
话说那王国光出世来,可不是那豪门富户子弟,倒是贫门穷家出身。俗话说,家贫出贵子,寒室养奇才。王国光祖上就家道贫寒,N代贫农呀!那个穷的哟——老鼠进屋转一圈都是哭上出来的!用“上无片瓦,下无锥扎之地”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王国光的先祖,生于太原,望于琅玡。琅玡,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一带。由此可以推测人家祖上可能是最早期的晋商,在山东临沂做生意,并且生意兴隆。这俗话说花无三日红,人无代代富,后来因为赔了个底朝天,倒运了!家道衰落,又回迁山西上党小石桥,也就可能是长治那一片吧,再后来又移居高平赤土坡。
看看!那时候那人的命运难测啊,搁现在也是。
王国光的祖上,叫王四,为了生存,后来离开高平赤土坡,走老马岭过洞阳山,遍落脚在阳城与晋城、沁水三交界的可乐山上包食种田。写到这里就都知道这可乐山是哪里吧?就是咱现在的大安头。这王四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就知道一辈子躬耕农田,给人打工帮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终生劳作种得好庄稼。王四有一子,名叫王十,看看人家这名取的,父子俩像弟兄俩一样。这王十呢,又生一子姓王名怀英。辈分排到这里就最起码三代单传了。就这样,祖孙三代在可乐山上撒五谷种粮食,仍旧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一件破衣度终年。虽那大好的可乐山上可生五谷,长杂粮,但天旱雨涝收一半,吃不消地租重利息高,难以养家糊口。
日月轮换,斗转星移,草离盘盘人离窝。
怎么办?王怀英就像他爷王四那辈一样,窜房檐搬入可乐山下的白巷里上庄居住。王怀英在这里安家落户后,经过几年的拼搏奋斗,娶妻成家立业,日子虽过的不算殷实,但也和和美美,安居乐业。
唉!这人哪,谁也不知谁在明天甚至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世事难料啊!就说这年正月,王怀英去沁水端氏访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不是?朋友见面了自然少不了一番猜拳行令推杯换盏何等爽歪歪!因为太捞酒,过量了,年轻人好胜,他硬是不让朋友护送回家,却要逞强纳性自己徒步回上庄,那时候肯定不会有酒驾,可能有酒骑,喝多了骑到马上驴上,晕晕乎乎管它马上树驴跌崖的。这王怀英出门没骑马牵驴呀,于是他圪圪倒倒地沿着沁河东岸的黄沙岩小道,绕过双龙寺,走在上伏坪下的森森崖小道上,竟然晃晃荡荡的一失足跌在路沿下了。幸好挂在一棵三圪叉树上,没有落入沁河激流。一阵春风吹过,王怀英脑袋微微清醒了些,但身不由己被卡在树杈内动弹不得,他只好呼救:“快来人呀,快来救救我呀!”
有河对岸下伏人看见,对面石崖上挂着一个人,正在树杈中挣扎,就向对面喊话,说你是何人?怎么能掉在树杈上?
王怀英只好说:“我是上庄人,名叫王怀英,只因今天去端氏圪溜,在朋友家聚会多喝了几杯酒,回来路上酒性发作,晕倒在路沿下,被挂在树杈上。”
那人安慰道: “上庄人,你先不要乱动,耐心等我回村唤人过桥去救你。”
王怀英还逞强说: “咱不怕,咱命大着哪,人生有处死有地,咱该到河死跌不到崖,该到崖死,掉不进河。”
对岸的人听了见笑,心说,真是醉人说醉话,落魄到这步田地,还说大梦话。说着就赶紧回村叫人。他叫了几个人过桥到对岸救王怀英时,一个个五加一——六了!只见王怀英已经掉在沁河里,也算他命中注定,落得一个全尸首,正好掉在崖下一块露出水面的小石板上,未被河水冲走,这才被人打捞上来,只可惜王怀英已是气断身亡。
下伏村人专程去上庄报丧让家属起尸。王家发生了意外的死人丧事,倒是苦了有孕在身的妻子,那小寡妇哭天吼地出殡了丈夫。要不是遗腹怀胎有孕,王家真要绝了后。
正是:三世公命断森森崖,小寡妇只好守孝在王家!当年十月孀夫人梦生一子,取名王得刚。也算续了王家香火,后继有人。
(未完待续)
注:王国光公:自称可乐山人,字汝观,号疏庵,他是人不是神。山西泽州阳城县白巷里(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人,他是明朝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为官从政四十余年,历经世宗、穆宗、神宗三帝。
他的为官之道:忠君爱民,是明万历初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他励精图治,务实改革,是首辅张居正实行全面改革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