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旅行

2019-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万学凡

儿子去澳洲夏令营了,这是他第二次在没有我们的陪伴下出国旅行。上次出行是在两年前,那时候有个“旅行青蛙”的小游戏风靡一时,“蛙儿子”的他也时不时地给我们发来几段文字,让我们知道他一切都好。直到他把手机遗失在了剑桥大学著名的苹果树下,我们有几天只好中断了联系。

听老师说,手机弄丢后,他伤心地哭了。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本就是得之不易,但很能容易失去的。没有失去过,就不懂得珍惜。

钱一旦到了他自己口袋里,他就很节省。旅行途中,他没有买什么东西,唯独有一把木质的短剑他十分喜欢。从买到后,每天都带在身上。老师怕他随身携带会伤了自己或别人,劝了他几次,可是他说自己会藏好不拿出来。于是短剑就一直背在衣服后面。

一晃两年,他长高了许多、稚嫩的脸庞上开始慢慢有了男子汉的棱角,他有了更多主见,试着用自己的认知去解释这个世界,去作决定,去选择爱与不爱。

出发前由于一个小小的乌龙,他没法和大部队同学一同前往澳洲。这意味着他得独自一人出关、长途飞行、然后入境澳洲。我们和他都十分“惶恐”:他一直过着有人依赖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从未真正教会他如何独自旅行。

护照一定要收好,零花钱放在了什么地方,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该向谁求助,随身的行李一定不要离开自己的视线......我们也不知道这些嘱咐他能记得多少。

我研究生毕业后北漂了好几年。那时候我经常会拖着箱子挤火车、找租住的地方。我学会了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我会为省几块钱而去选择更便宜的交通工具,也会为买到更便宜的菜6点起床赶去早市。这些,不亲身亲历,我永远不会明白。

出发的时候,他对我说,其实他想离开家几周,这样就不用我们每天管着他。其实我也有类似的阶段,觉得自己长大了,想出去看看,而不用听长辈的“唠叨”。

他还是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发来一些信息,每当收到他信息的时候,我都很开心,很希望他能多讲一些。然而关于他这个年纪所用的一些文字,我甚至有时候都不是特别能理解,也许这就是代沟吧。他更愿意用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更习惯的方式,去和他自己的同学交流。

最近这几年,我越来越理解我父母当年的言语举动。很多事情,是看书学不来的,只有切身经历了,才能懂得。对他、对我,都是一样。

我想写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从不同的视角:《孩子,我们慢慢来》、《日记》、《军训一则》、《开学了》、《开学一周了》、《就这样长大》、《见识》、《山丘》、《儿子的生日》、《生活是具体的》、《一周》、《留校》、《写信》、《记录,写在母亲节》、《父亲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