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列传|君子之朋
看完了整个《宗师列传》,最受触动的是千古伯乐-欧阳修的这篇《朋党论》,其他几位宗师的故事比较熟悉,作品大多耳熟能详,欧阳修这篇朋党论倒是第一次读,对欧阳修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醉翁亭记》,上学读的时候就觉得一位和蔼可亲、开怀大笑老人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没想到看了他的故事才发现,他年轻时竟也是位愤青,怼天怼地,遇到不平之事挺身而出,怒斥谏官,上书皇帝朋党论。着实让我震惊不已!这样个性鲜明的他最后竟然能写出《醉翁亭记》,真是宛如两个人。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尤其是这两句: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尤其新颖,谁说只有小人可以结党,君子之朋才能为国为民,不然何以对抗小人?针锋相对句句不让是少年啊!
他还写文怒骂谏官不作为,尸位素餐,祸国殃民,这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写得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这样强烈的反差让我不禁想要快点读历史,赶紧到那个故事背景下好好感受一番。
翻看了好多关于欧阳修时期的故事,看到好多人将庆历新政的失败归咎为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者的书生意气,不能取信皇帝,致使改革失败,大宋错过了续命的机会,这是什么奇葩言论真是让人无语,历代不流血的改革本就鲜少成功,他们起码抱着满腔热枕试图以身为国,起码他们尝试做了,失败了难道不应该怪到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尸位素餐互相勾结吗?况且即便享誉后世,当时的他们也还年轻,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站在上帝视角去指责他们,有什么资格?就像罗翔老师说的,我们应该要站在自然人的角度去看待自我防卫,而不是上帝视角去苛求别人,历史也是!宋朝从选择抑武重文、以文建国开始就已经埋下祸根,随着冗官越来越多,本就是重疾难返,只能说历史的规律人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