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想法

《道德经》:你的荣誉感可能是没有人性的!

2023-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翻译: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人们把集体的社会道德(规律)奉为最高的行为准则,但是很多社会道德是有问题的,而人们却不以为意。

特别明显的是,人们在不断的追求财富、名利,并把用于财富和名利作为成功的标志。

有句老话说:笑贫不笑娼。

这就是明显的金钱至上的观点。

把集体意识的社会规律作为最高的准则,这一定是有问题的。

《道德经》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于地的规律,地要效法于天的规律,天要效法于道的规律,道要效法于自然规律。

所以,如果社会规律是违反天道规律和人性规律的也是有问题的。

还是之前的那个例子:公司集体价值观强调公司利益至上,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有的人为了评先进、劳模、标兵等不停的加班,知道把自己累倒。

然后得到公司的表彰,树立为模范典型,并大力宣传。

这是正常的吗?

正常的价值观是什么至上?

生命至上、健康至上!

所以,公司利益至上,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并不是你胸口戴了大红花、你手捧鲜花和荣誉证书就要觉得自己无上光荣甚至光宗耀祖了。

我们做事要符合正确的天、地、人规律。

如何做到?

《道德经》:见素抱朴。

要找到自己的本心,要看透世界的本质。

“素”和“朴”都是不加修饰的本质、实质。而且这才是最为珍贵的。

《道德经》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朴”虽然小,但是天底下没有什么东西能使它臣服。

想想看:

中国园林最高境界是什么?

“虽自人工宛如天开”。看不出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像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中国诗歌最高境界是什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出来的诗就像随口吟出一样,自然而然不露痕迹。

大道至简,那些花里胡哨事情的后背必然隐藏着莫名的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最“朴”的内容。

故有言:

长于治玉者,必重于理也,长于治水者,必重于导也,善行者,必重于朴,知朴者,方能识质。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被世俗的价值观所误导,要懂得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的本心,要看透事物的本质。

有人会问:人不应该追求财富和名利吗?

我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工具,不能成为我们追求的目的,我们要追求幸福、快乐,享受人生。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

如果你想跟我一起践行传统文化智慧,想与我分享更多的想法,关注我,我们一同创造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