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那不叫怂,叫从心
2020-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囚牛抟扶摇
怂字本义是惊慌,《说文》言之:怂,惊也。又如《文选张衡<西京赋>》: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怂兢。其中“怂兢”就是惊惧的意思。但现在我们更多的提起它、用起它是它另外发展而来的意思,如“怂恿”,“瓜怂” ,“哈怂”,“认怂”等。
但在我看来,这个字这样解读太浪费太无趣了,怂字明明是“一对爱侣结同心”,“两人并肩有爱心”啊,怎么能解读成“X怂”呢是吧!

我想最好的解读应该是这样:从心为怂。它可以用《论语》中孔子在概括自己一生学习、做人的体悟的那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解读。“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学习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他一生孜孜以求,都在追求的高度。我想这才是最好的解读吧!从“从心所欲”和“逾矩”的矛盾对立中融合再度转换归一,这其中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意蕴。这类似于我的偶像李小龙的一句座右铭“Using no way as way ,having no limitation as limitation”(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句话不是指你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指不要局限在一个封闭的圈子中,从而让你陷入只有唯一答案的局面,而是要适应新的、变化着的形势的要求。这两句话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强调从对立的矛盾寻求和谐统一的更高的境界,而后者是突破框架,做到顺应形势的最直接的自我实现。
如果你“钟意”我的文字,记得随手一赞哦,这样你收获了内容,我也得到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