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一个人当爸爸意味着什么?
【郑重声明:本作品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位日本友人推荐我看了这部纪录片,只有英文名:《show me The Father》,有人翻译为《父亲的模样》,也还恰当,推荐给您。
其实,如果对英美文化稍为了解一点,这里翻译为“向我显现天父”则更为恰当,不过对于国人来说,似乎宗教意味浓了一些。但又何妨呢?只要是好的电影,我们不惮于它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东西,更何况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而来的纪录片,至少可以去除编造说教的嫌疑,譬如《二舅》虽好,我们还是不喜欢它在真实世界中的“塑料味”。
我们从不缺乏高大全的英雄典型,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接受榜样的宣传。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有些英雄原来是人造,就不免有被愚弄的沮丧和失落的感觉。不少人从此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对英雄的崇拜走向解构英雄,质疑榜样的价值,这当然也是不大好的。如果我们了解到人性是荣耀与幽暗的结合体,就不会轻看人性的闪光,但也不至于崇拜有限、幽暗的凡人,把他们当作十全十美的“神人”,看人应当合乎中道。
接着说人性的话题,回到电影中来。无论任何人,生命中一定有父亲这个角色的参与,哪怕他们是缺位的,在有些人的生活中甚至从没有出现过,或者是一个模糊、淡化的影子,父亲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无法绕开的存在。这部影片正是直面这个很普遍但几乎是无解的社会现象: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有物理性的消失,也有如透明人似的摆设,有的父亲,不是作为孩子爱、勇气和责任感的表率,而是作为一个加害者,一个不能带领他的子女面对生活,反倒是让孩子失望透顶的负面形象……
但人是按照创造主的形象和样式受造的,那么,无辜失爱的孩子如何去相信并接受一位“理想“的父亲——天父的爱是否是真实的和可感受的?反过来说,一位真实的上主如何透过人间现实父亲的模样,让人明白一切美善的源头是这位创造主?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也是一个信仰之所以是信仰,而不是宗教的重要原因。因为信仰需要人亲自体验生命的翻转,而宗教只是人机械地敬畏和崇拜。
电影中的故事很传奇,形成了一个失爱与获爱圆满的闭环,连结他们的正是那份超越的圣爱,无论是施予者爱的自觉,还是接受者爱的和解,都能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那就是认识和接受“父爱应有的模样”的过程。
这个真实的见证其实是在告诉了我们:父亲是那位天父人间形象的代表,但这个人可能和你肉身的父亲有一些实际层面上的剥离——如果你亲生的父亲与这圣爱的形象恰好合一,那么,恭喜你,愿你带着这份爱把温情传递下去;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位不称职的父亲、一位伤害过你的父亲、甚至你根本就“没有“父亲,那么,请相信上主已为你预备了另一个肉身的父亲,他是真实的,现实的,有温度的存在,他正在前面——等待着来爱你、疗救你、在生活中鼓励你,带领你行走人生的前路,寻找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纵使父母离弃我, 耶和华也必收留我。 (诗篇 27:10) 是啊,“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是中国儒家传统塞给我们的迷思之一,让我们当中许多人在父权的阴影下独饮苦泉,却无法找到伤感泄洪的出路。但人的尽头,就是上主的开头,祂所预备给你的出路,就是通过祂获得“养子”的身份,而在人间,一定会有一位“道成肉身”的父爱,等待着你的回应。
因此,我的朋友,无论你有怎样一位父亲,你都应该去看看这部有价值的电影。
示我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