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微凉》

《微凉》 第33章 律师初心

2020-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榆钱三千

  北京办公室等到七点,邵洋律师才打发他的秘书过来叫陈绍。正好手上的文件已经改得七七八八,陈绍把文件存好档,又把电脑放进临时座位的抽屉里锁好,来到邵洋的办公室门口。

  北京几个合伙人的办公室风格各异,美国人Tom Farhat的办公室中国风最浓,门上挂的名牌是精心构思的中文名“法华通“。不仅办公桌和书架是古风十足的黄花梨,随处可见的文房四宝和风水摆件也可见这位国际友人试图与中国金主爸爸拉近距离的不懈努力。加拿大籍香港人Steven的办公室跟纽约office诸多办公室如出一辙,严肃而简约。而作为唯一的本土高级合伙人邵洋律师,其办公室风格跟他本人一样毫不起眼,过目即忘。

  北大法学院98届毕业的大师兄,哈佛法学院JD,B所目前级别最高的大陆人。邵洋这一路走来想必如大多数在外资律所的土鳖一样,低调勤奋,韬光养晦。中国企业日益增强的实力,越来越多的涉外并购需要讲中文,确切说是讲标准普通话及懂得中国商业环境的纯血土鳖,大陆律师们才慢慢开始在外资所里走得越来越远。

  “邵师兄。“陈绍毕恭毕敬地敲了敲门,在师兄的招呼下进门坐了下来。

  “喝点什么?“邵律师显然只是从加班中抽几分钟出来给她,此刻正拿出一颗咖啡银子弹放进他的Dolce Gusto咖啡机,显然今天还有很长的下半场。陈绍笑笑表示不需要。

  邵洋一边等着咖啡,一边开聊:“2010年法学院本科毕业,在Z所实习一年,助理一年,2012年到哥伦比亚念LLM, 2013年下半年入职香港office,本科时通过了中国司法考试,正在准备考美国的bar,没错吧?”

  陈绍点点头:“对,您记性真好。”

  邵洋端着咖啡杯坐回办公桌,点了点桌上的简历:“刚刚才让秘书打出来给我的。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陈绍定了定神,按照准备好的台词和盘托出:“您知道我读LLM的时候因为一些家里的事情,在最后一学期不得已办了休学。现在时间差不多了,我想申请回去哥大把书读完,然后调回北京office。”

  美国名校的法律硕士学位是B所这样的国际大所的敲门砖,陈绍最近终于考过了美国的律师执业资格考试,目前在香港office当个junior律师做赴美投融资业务勉强合格,但想要继续往上升,补上这个学位倒的确是当务之急。顶级律所出去容易进来难,想要停薪留职去读书,回来后还能不能在北京office寻到一个坑,这位本土大par的首肯是关键。

  邵阳不置可否地笑笑,问了个不相关的问题:“为什么想来北京?”

  陈绍想起那天晚上的急诊室风云,于是也抛出这个四平八稳绝不会出错的答案:“为了爱情。“

  ”哦?“邵律师换上一脸慈父笑容,”不会是我们北京office的哪位青年才俊吧?“

  陈绍赶忙摆手:“当然不是。他是医生,平时比我还忙,因此不会耽误工作的。“

  邵律师点点头:“唔,这么说来,让你调回来倒是成人之美。我看了一下,这一年你的表现中规中矩,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误。要说硬伤,billable hours总是香港office最低的,年假也只有你会休满。“

  陈绍刚想开口,邵律师却继续说了下去:“我大概看了一些你参与的案子和经手的文件,质量不错,所以数量上差点也不是大问题。所以我不会拒绝你调回北京的。但之后能不能持续晋升,要看你的表现。“

  陈绍松了口气。按照规定,律师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如果有可能妨碍业务开展,是要向律所报备的。不过规定如此,大概只有真的精神失常了的律师才会去做这种自毁前程的披露。当律师是高强度脑力劳动,像他们这种国际所,一年3000以上的billable hours极其正常,平均下来每周至少60小时,这还没有算那些不能计入计费时间的查阅资料、差旅、会议讨论和培训时间,互联网公司臭名昭著的996工作时间在律所简直不值一提。这样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之下,失眠、焦虑几乎是这个行业的职业病。

  陈绍估计像自己这样默默忍受抑郁症痛苦而不敢暴露的同事们不是少数。她还清晰地记得,曾经有一次在午餐时一位同事随意提起新加坡office一位Counsel同事在失联七天后,腐臭的尸体在家里被发现。所里对外公布是过劳导致心脏病猝发,但这位高级律师其实是长期忍受抑郁症折磨最后服药自杀的八卦很快就在内部流传开来。陈绍至今还记得说起这个八卦时,那位同事一边叹息这位好不容易熬完了名校JD、前程一片光明的大律师就这么陨落时,一边还云淡风轻地啃着手里的避风塘鸡翅。饭桌上大家似乎事不关己的附和着,不知道多少人其实跟她一样暗暗担心着同样的下场,心里波澜起伏。

  这一年看起来她是律所里最惫懒的一个,可这样的成绩也是咬牙苦熬出来的。无数失眠之夜恰好成就了她的加班之夜。既然脑子迟钝,别人读一遍她就读两遍;别人计一个billable hour就是一个钟头的工作量,她可以花两个钟头。有时候想想或许这是命运对她的报应,小时候看着信奉勤能补拙天天挑灯夜读的学渣们她从来嗤之以鼻。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她笨鸟先飞。

  邵律师看了看表:“刚才是作为律所合伙人给出的意见。现在作为你师兄,我也有几句话想跟你说。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

  陈绍赶紧点点头正襟危坐。

  “既然是方老师来找我,要我照顾你,我也就找她问了问你的情况。“邵律师换了更加和蔼的口吻,果然是亲师兄的派头。方教授是本科时教她民法的老师,也是最关心她,跟她走得最近的老师。

  ”方老师说她很喜欢你,不仅仅因为你很有天分,更因为你有法律人的担当。她也真心希望你能承担起一个精英的社会责任。“邵师兄低头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小册子。陈绍一看,是本科时院里的内部学生刊物,翻开的那页,论文标题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论律师在维护程序正义和社会公平中的角色》。年少不知天高地厚,取标题都喜欢装X吊书袋。陈绍老脸微微一红,没想到方老师还留着这些不入流的文章。

  ”方老师给我看了你发在上面的文章,的确很优秀。那时候你还不到20岁吧?能写出这么犀利的文章,见解也很有独到之处,我觉得你的优势,也许不仅仅在于做一个外资所里天天做投资并购的律师。“

  这吹捧来得有点突然,陈绍不解地看着师兄,不知道他到底要划一条什么样的道儿。

  ”我们这些名校法学院毕业生,大多都有点精英包袱。从找第一份工作就开始比,比进的是外资所还是内资所,内资所里是红圈所还是中级所。工作几年又开始比念LLM学校的排名,念完后比第几年能升合伙人。年薪一年年涨,很年轻就可以在世界各大城市核心商圈最贵的写字楼里拥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大家都混得风生水起。不知道还有几个,记得毕业典礼上院长的演讲辞呢?“

  心里一凛,陈绍禁不住开始在回忆里茫然地搜索。长期以来,院长一年一度的毕业致辞不仅仅被法学院的同学津津乐道,也在网上广为流传。她毕业那年,似乎院长提了许多关于民权,民主和民生,她和同学们一样在下面听得心潮澎湃。然而此去经年,当年恩师在台上的尊尊教诲,和他们走出校园时暗暗发过的青春誓言一样,早已在记忆里模糊。

  “你为什么做律师?“邵师兄突然拾起这个法学院一年级必经的灵魂拷问。

  陈绍无言以对。她想起高中政治课上第一次听到民主,宪政,想起在政治老师案头第一次接过那些大部头的法典,想起大学第一课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什么是法治精神”。那时候她和无数法学生一样,满腔都是维护社会正义的豪迈。时过境迁,在无数个邮件往返文件翻飞的加班之夜,陈律师的工作具体而琐碎。那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怀激烈,不过是年轻恣意罢了。谁还能一直保住脸上和心里的胶原蛋白呢。

  师兄在抽屉里翻找了一会儿,拿出一张名片递过来:“你当然可以继续在professional service的独木桥上往前走,在外资所做跨国并购,或者在顶级内所做投融资,尽快谋求财富自由。但如果你有心,也考虑一下换条路走,去一些真正为普通老百姓打官司的中级所。你去拜访一下这位,如果聊得来,请方老师给你写封推荐信。”

  陈绍接过名片迅速地瞄了一眼,倒是有点吃惊。不同于外资所简约的名片,这张名片上半部分密密麻麻印了好几排头衔,官方和民间协会各种“长”应有尽有。下半部分也是满满当当列出了个人主页、微信公众号、微博加V名称等一堆社交媒体账号。在拥挤的文字之中,她辨认了一会儿才找到了名片主人的名字。

  纪晓昀?她一惊,抬头不解地看着邵师兄。师兄此刻已经重新打开了电脑,是谈话结束的意思。她赶紧站起来告辞。

  “纪先生的时间不好约,如果你需要在北京多呆几天,跟叶律师申请work from BJ就行。“

  她满声感谢着正要起身,邵师兄忽然把手指压在她的简历上,低声补了一句:“我知道你LLM延迟毕业的真正原因。注意身体,别太拼了。”

  陈绍的心脏骤然一麻,脑子里迅速转动:关于她的抑郁症,当初老谋深算的Ed第一时间就叮嘱她不可以告诉校方和周围任何人,因此连办理延迟毕业时她都是用“母亲去世”这个理由瞒天过海。邵师兄这关怀的口吻,似乎是在暗示她“我知道你的身体状况但放心我不会说出去”,也可能是师兄委婉地表示对她体力的怀疑。结合上刚刚师兄推荐她考虑别的职业发展路径,这心思未免耐人寻味。

  曾几何时,陈绍也是有着超级敏感共情能力的人,解读师兄此刻的语气表情不在话下。但长期的抑郁和服药大大地侵蚀了她的人际感知能力,她再一次地感觉自己的共情触角似乎伸进了一片迷雾之中,心下一片茫然。好在这种混沌的状态这些年早已不再陌生。感性不够,理性来凑。她明白当无法判断对方意图时,最佳的应对方式就是表现出接受到了对方最大的善意。

  ”果然是亲师兄,太谢谢您了!“陈绍摆出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躬身告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