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 坎坷而传奇的一生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b34ef1b130a4ed22.jpg)
01、仕途坎坷,终遇明君
乐毅在赵国长大,自幼聪颖,酷爱兵法,又有家学渊源,军事才华受到赵国人的认可。
成年后跟随赵武灵王建功立业,但是不久赵武灵王去世,赵国尚武之风下降,乐毅不受重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d709569e0101886.jpg)
乐毅离开了赵国,来到魏国,当魏召王知道了他是乐羊的后代时,对他很友好。
但是却没有让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发挥,只让他做了一个外交官。
乐毅的专长是领兵打仗,而且他从小就开始喜好兵法,让他做个外交官,怎么能发挥他的特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b5db7d29562c0c3.jpg)
虽然很失望,乐毅也只能接受了。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没想到受到了燕昭王的赏识。
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不如魏国,不能克敌制胜。
燕国先王哙为了让自己名留青史,在一堆纵横家的怂恿下,决定效仿尧舜禹把王位禅让给臣相之子子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884b294fcbb4c70.jpg)
这引起了太子平的不满,导致燕国大乱内战爆发,齐国趁虚而入。
齐宣王发兵攻打燕国,燕国毫无招架之力,齐军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被齐人抓住砍成肉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3a68272487f3dba.jpg)
齐国军队在攻占燕国后,军纪败坏,掠夺民财,导致燕人叛乱。
不久齐军就在赵、魏、韩、楚、秦等国的压力下被迫撤军,燕国获得了复活的时机。
在一番波折之后,太子平终于当上了国君,那就是历史上的燕昭王。
对于他来说,齐国之前的暴行是奇耻大辱他一定要报仇。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cb4755a8739f902e.jpg)
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招揽天下贤士,乐毅出使燕国有礼有节,燕昭王很欣赏他,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6d0231db76952db.jpg)
乐毅从未得到这样的礼遇,觉得燕昭王是有道的明君,决定到燕国辅佐燕昭王。
乐毅来到燕国,受到燕昭王的器重,任命他为亚卿,乐毅就为燕国的富国强兵出谋划策。
02、协助燕昭王富国强兵
乐毅倾全力协助燕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帮助燕国富国强兵。
首先,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腐败局面,乐毅教燕昭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0dcd33bdbdb8a84.jpg)
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亲亲”、“贵贵”的选官传统,招贤纳士,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dd8c38557f5f53db.png)
再次,让燕昭王注意吊死问孤,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
对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妇,燕昭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f6132d1a893ae662.png)
燕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百姓们将国家的耻辱当作自己的耻辱。
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尽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8a8f51df3e0a52e.png)
经过多年努力,燕国经济繁荣,海晏河清才真正的强大了起来。
03、游说各国联合抗齐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胜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
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99c93b5b43e7df6.jpg)
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
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很是骄横,对老百姓刻薄寡恩,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
后来,燕国的国力不断增强,而齐国又在不断地扩张,威胁着燕国及其他邻国的安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a37b76788c79a65.png)
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找乐毅商议对策。
乐毅认为,由燕国单独出兵并非上策,齐国毕竟地大人多,纵然燕国能侥幸“惨胜”,也会元气大伤。
与其与齐国单挑,不如联合其他国家群殴之,如此胜算更大,对燕国也更安全,燕昭王同意了乐毅的提议。
乐毅就出使各国,发挥了他的外交才能,向各国说明伐齐的利弊,最终说服各国共同出兵,协助燕国伐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2dd3722036463d4.jpg)
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2e21b89a5aab3bdb.jpg)
04、伐齐势如破竹,让扩大燕国版图
公元前284年,在燕国的倡导下, 乐毅作为统帅,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齐湣王闻报,亲率齐军主力迎于济水之西。两军相遇,乐毅亲临前敌,率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6426497cf1e9582.jpg)
齐湣王大败,率残军逃回齐国都城临淄。乐毅遣还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军队,想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c0cd194c4136ef4.jpg)
谋士剧辛认为燕军不能独立灭齐,反对长驱直入。
乐毅则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逆转,坚持率燕军乘胜追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5c60afde919aa36.jpg)
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燕军经过的地区,齐国的封地陆续望风披靡,向燕国缴械投降,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
齐湣王见临淄孤城难守,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d6ee8888c7367763.jpg)
乐毅占领临淄后,将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曾经从燕国掠走的宝物、重器等全部送回燕国。
乐毅仅仅在半年时间内就连下齐国七十余城,让这个曾经的东方霸主如今仅剩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直接面临灭国之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2397a154cd6f150.jpg)
燕昭王看到这一战雪耻,非常欣喜,亲自犒劳将士,并将昌国封给了乐毅,号称昌国君。
乐毅在齐国五年,攻下了齐国七十座城池,都并入燕国的版图,使燕国从一个弱国变成了超级大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e56ebc43a6e016c.jpg)
05、围而不攻,收服人心
齐国境内,只剩两座城未能攻下,一座是莒城,一座是即墨,可是乐毅并没心急。
为了能完全消化齐国,根除齐国对燕国的斗志,让齐国人认可燕国的执政,乐毅采取了仁义拉拢、攻心为上的打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fb85fb70f7a642c.jpg)
自打进到齐国之后,乐毅就限令燕军严禁掳掠侵害齐国人,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找寻齐国的隐士高人,优惠待遇备至。
又降低齐国地方税,废止齐国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接纳燕国封禁和月俸的就会有百余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f32c1f9e24604f8.jpg)
针对坚守的封地,如即墨市,乐毅围堵一年没法占领,就更改对策,消除围住,让精兵离封地九里远驻守。
他指令:“不必追捕从城内出来的人,如果有困难的,还需要赈济协助,让他们各操旧业,便于抚慰新攻占的齐国人心”。
齐湣王忙向楚国求救,楚王派淖齿为将,打着救齐的旗号。
乘机占领原属齐国的淮北等大片土地,而且深入莒城,和燕国平分齐国的疆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35f49aaa937cca3.jpg)
不久,齐湣王便死在了淖齿手中,消息传来,燕昭王仰天长啸,痛哭流涕,卧薪尝胆近30年,破国杀父之仇终于报了。
06、谣言四起,燕昭王安抚乐毅
齐王死后,儿子法章即位,这就是齐襄王。而即墨在原来的主将即墨大夫战死后,田单被推选为主将。
田单死守即墨,乐毅久攻不下,燕国已流言四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86e8cce941ff4ab.jpg)
一位侍臣上奏:“乐毅很轻松就攻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剩两座城就打不下来了?
其实,他是不愿攻,攻下之后他不就得班师回朝了吗?他想收买人心,以便自己当齐王。
这几年乐毅没反,是挂念着自己在燕国的妻儿。可齐国美女众多,他也快把妻儿忘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533d63eac67a5dd.jpg)
昭王听了之后,他摆下酒席,大会群臣,在席间就对诸位大臣讲,我们燕国曾经遭受巨大的内乱,齐国趁机吞并我们的国土。
现在乐毅帮我们打下齐国,摧毁了齐国人的宗庙,齐国本来就是应当属于乐毅,而不是我们燕国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cd351dc2abf43dd0.png)
如果乐毅真的能够做了齐王与我们燕国结盟,那就是我的福气,也是我的心愿,
然后他把那个告密者拉出来对他说:你怎么能有如此想法,不去努力做事,却专门破坏我和乐毅之间的关系,天理难容!”说完就把他砍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f64f57535a23dedd.jpg)
燕昭王主动把乐毅的妻子儿女送到齐国前线让他们和乐毅团聚,。
并且赐给乐毅的儿子公子的装束,封乐毅为齐王。
乐毅惊慌失措,不敢接受,发誓要以死效忠燕国,绝对不会做出违背燕国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0ccc838cdfe38e5.jpg)
07,新君即位遭排斥,投奔赵国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
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
他派人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乐毅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9c524f82377c26e.jpg)
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
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
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a8e02d4a135a1db3.png)
赵国得到了乐毅这样的人才非常开心,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
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d336cab3aee69f8.jpg)
乐毅入赵后,其他国家都虑及乐毅的威名,而不敢对赵国轻举妄动。
08、燕惠王反悔,乐毅来往于燕赵之间
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
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2323f526887216f8.jpg)
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
燕惠害怕乐毅率领赵军来进攻燕国,于是派人来责备乐毅,同时又向乐毅道歉并希望乐毅回到燕国。
乐毅认为燕惠王并非明主,没有回燕国,并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回复燕惠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78a6ca6e82af6ec.jpg)
在《报燕惠王书》中,乐毅申明了自己投奔赵国是为了避免因为燕惠王听信谗言被诛杀,是为了保全燕昭王的英名和燕惠王的道义。
在文中讲述了伐齐取得的成果,没收了齐国八百年的积蓄,并将成果都归功于先王,同时也表达了功败垂成的愤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ffd73d22ee5285b.png)
燕惠王为了缓和和乐毅之间的关系,燕惠王就把乐毅的儿子封为昌国君。
乐毅后来也和燕王重建友谊,他就以赵国大臣的身份出使燕国,经常去和燕王饮酒。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a31a2eb36e8ea06.png)
齐国本来想对燕国发动复仇战争,但是看到乐毅与燕王又重归于好,虑及乐毅的军事能力,就打消了复仇的念头。
后来乐毅往返于燕赵两国之间,不担任两国的实际职务,在两国都有很好的待遇,直至去世。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d993f0ff28c59eb0.jpg)
乐毅帮助燕国富国强兵,还以弱小的燕国大败强大的齐国,他真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
乐毅不仅是军事家还是一个外交家,当形势极为不利的时候,能急中生智,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降低损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18aabf422cf2cfd.jpg)
最终因祸为福,功成身退,安享晚年,也不失为大智。难怪诸葛亮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常常自此管仲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