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读书笔记
2020-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龙叔说生涯
- 作者前言自述本书两个观点
- 我们的职业身份有许多可能性组成
- 改变职业意味着改变自己
- 传统职业转型遵循“先计划再行动”,其中第一步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即寻找真实的自我,然而在自我概念中,“我是谁”和“我是做什么的”紧密相关,因此要搞清“自我”,必须先从实践中发现挖掘自我,而实践的过程丰富多变,所以我们不是一个自我,而是多种可能性自我的集合。
- 真正成功的职业转型应是“试错学习”模式,第一步就是立即行动,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尝试。我们不可能只通过思考成功转型,再多的反省和心理测验也无法取代实践经验。
- 职业转型的过程即重塑自我的过程。
第一部分:职业身份的转变
- 探索可能的自我
- 传统职业转型模式"先计划,再行动"并未考虑到重塑自我过程最重要方面:人是以一种重复性、循环性和多层面方式学习的,人在改变中所需的知识是隐性不明确的;隐晦不明显的;不仅仅是知道了解而是需要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并反馈,反馈的新信息和新体验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继续寻找、吸收、体验更多信息的方式(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制定了计划,经过一段实践后发现自己已经和计划没有什么关系了),而新的职业身份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反馈调整过程确定下来,这同时也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
- 先计划,再行动模式的前提是认为我们心中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和测验评估搞清楚这个问题,作者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首先就没有所谓的"真实的自我",人的自我概念是不断发展的,特别是现代社会飞速进步,你拥有许多可能自我,只有不断和环境接触才能逐渐缩小选择范围,最终确定下来,而即便这个确定后的自我也不是真实自我,而是你的塑造自我,这仍然只是一种可能性,它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若平衡打破,身心就会出现不和谐,又重新开始塑造自我的过程。
- 相比自问"我是谁",寻求真我,更有效的是思考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我可能成为多种自我,但哪一种是现在最吸引我的?哪一种是最容易去尝试的?
- 发现各种可能自我的第一步
- 列清单
- 将各种可能自我按一定形式和顺序排列(这啥意思?没说清楚)
- 实事求是考虑这些选择,将至少一个带入现实中考量,这个过程是对认知和情绪的双重考验
2.新旧角色的转换(过渡期)
- 中间区域,两不着边的心理区间,正处于两个自我之间,我们会在维持现状和拥抱未来间犹豫不决,在牢牢抓住过去和投入未来的冲动之间举棋不定,可能来回反复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是一段充满期待、迷茫、恐惧、和各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的过渡时期。
- 如何创造和评估"可能自我"(后面详述)
- 尝试新事物
- 建立新人脉
- 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 在诸多可能性中选择最喜欢的,该如何决定?
- 内心(情绪反应)
- 周围人(他人对我们尝试和努力的反应)额……有点自相矛盾呢,本书观点不是说周围人会阻碍你成功转型吗?
3.深层的改变
- 在重塑自我过程中,我们会做出两种改变
- 发展方向的微调
- 观念的深层改变
- 职业生涯金字塔
- 职业、行业、部门
- 能力、动机、价值观
- 基本内在的、对于人生和世界的基础看法
- 通常来说,最难改变的基本看法是我们对过往工作的不舍、对成功的定义、对可能从事的新职业的想象。
- 就如转型之初试图发现真实自我可能适得其反,一开始就做出巨大颠覆性的改变或一开始就改变自己的基本看法,通常会导致难以付诸行动或拒绝真正改变。只有清楚知道改变意味着什么(不是理解"改变"的概念,而是明白改变后我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才能实现深层的转型。疑问:如果有参照标准,那么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交流,了解改变后会什么样的工作生活状态,可是如果没有参照标准呢?恐怕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 推动转型最终成功的往往不是宏伟的计划或谨慎的策略,而是实践中一点一滴的成功,从笨拙或肤浅的第一次努力开始,再到更深层次转变的实践过程中,新的职业身份逐渐形成,最终重塑自我。
第二部分 实践中的职业身份
1.实验性的尝试
- 指做一些小的探索或小项目,在有限实际的范围内体验新的职业身份
- 即是探索已知,也是创造未知。
- 不是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是一种调查手段,确认其中哪些可行
- 尝试方法:有的是设计的,有的则在意料之外;有的是探索性的,有的是验证性的探索性实验,找感觉,找兴趣;验证性实验,是否真的可以从事这个职业。
- 比较和对比。选择多种调查对象进行比较区分
- 缩小搜索范围。开展副业、做项目、兼职、志愿者活动、临时性任务、参加培训
- 开放性的话题
- 职业转型的难点在于如何发现情绪背后的意义,以便深层次挖掘我们的直觉
- 适度尝试
2.建立新的人脉
- 新的人脉是指那些让我们钦佩、效仿、帮助我们的人。但这些人不包括你熟悉的人。所有的重塑都需要社会的支持。
- 弱关系的力量
- 什么样的人脉有助于转型?既不在于关系的亲密程度,也不在于权利地位,而在于一种可能性,即别人认识我们不认识的人,可以提供我们不知道的信息
- 创建新人脉的做法
- 寻找新的同类群体(情感、认知的支持)
- 导师。导师在你日常人脉圈子之外
- 实践群体
- 所有转型过程,都在自然社会中进行,都需要一个受保护的空间(茧、子宫、实习期)来进行改变,人际关系可以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理论基础:恒河猴实验、足够好的妈妈)
- 我们需要一个安全基地,但对于职业转型的一个附加难点在于我们的安全基地不能和家庭有太紧密的关系
3.寻找职业转型的意义
- 分为三个部分
- 利用生活事件反思自己
- 退一步思考,定期坚定想要改变的想法
- 利用事件和我们对其的解释创造加工故事
- 决定性时刻(转型前期)。从这一刻起,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 解放性事件(转型中期)。运作方式是对之后发生的每件事都进行一定组织和策划(这点没看懂)
- 关键性事件(转型后期)。
- 讲述自己的故事。
- 我们的故事不是真实的客观反映
- 故事将旧我和新我联系起来
- 故事必须解释为什么我要重塑自我,我们要变成什么人,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 故事需要不断循环往复的迭代
- 要把好故事广而告之,即便它未完全成型。
第三部分 非传统策略的应用
- 职业转型中9条重要准则
- 先行动,再回顾。只内省发现不了自己。必须行动找到新的思维和存在方式。从改变你做的是开始,尝试不同路径,先行动,再从中回顾你的想法、感受和需要
- 别拿自己太当真。不要执着寻找真正的自我,关注那些你可能成为的自我上
- 和矛盾共处。职业转换前几年必定充满各种困难、挫折、不确定感,当你感觉搞不定时依然坚持下去,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在坚持和放弃中转换。
- 小步快跑。量产促质变,没有人能一步成功
- 实验新角色。小处着手,认真做,不过早承诺,缩小选择前比较体验
- 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跳出自己的小圈子
- 讲述你的故事。练习组织和重新组织你的故事,书写不同版本简历一样,你的故事要用不同方式说给不同人听。时间会让它逐渐清晰。
摘录
- 要做出重要的职业改变并最终改变自己的人生,就需要承受长期的不确定感和疑虑
- 理解为什么我们不喜欢现在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否则,我们会反复做出错误的选择。
- 可能性越是不明确,越是需要直接行动(既然不明确,说明缺乏信息,而通过自我反思和测验,得到信息有限而且难以验证,这时唯一要做的就是直接行动,在行动中获得信息,明确可能性,但行动应从小范围的试验开始,切忌冒进)
- 有效的职业转型,过程一定是开放性的、尝试性的、探索性的、包含假设的、存在问题的、来之不易的、多变及部分统一的
- 目前为止,人们在职业转型时犯的最大错误,是在明确自己最终目标之前,迟迟不愿跨出第一步
- 小成功是一种温和、见效快的策略。小成功趋势是明确的。
- 持续时间过久的探索可能是一种针对转型的防御机制。
- 我们无法在孤岛中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