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叩问初心(2019-9-22)
何为初心?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愿望、最初的原因。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得知,初心,又称“初发心”,来源于《华严经》。初心是菩萨修行的开始,觉悟成佛是菩萨修行的结果,初心与正果是密不可分的。“初心为始,正觉为终。”所谓“心始”即初发心。从最初的发心到最终的成佛,此心是不变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说法即从此演化而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这是书本上对初心的解释,那我们自己怎样给初心灌以有血有肉具体形象的解释,对我自己而言,“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我想当然也是我们年少时笔记本扉页上的人生理想。初心纯洁、热烈、美好,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铅华尽染时的恪守与坚持。它在向真向善向美的追寻中,同样也在升迁进退的守候里。今天我就来叩问一下自己的初心,像师父说的我们要适时的澄清一下自己的初心,才可以更好的前行。初心明了,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第一声叩问:为师的初心
说实话,十几年前的我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机缘巧合我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当时并不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初心是什么,可能就觉得教师是一份比较单纯的工作,也是一份能够给自己带来安稳和内心富足的工作吧,所以最初考虑的并不多,只是想着我既然一日为师,就要有个为师的样子,要对得起我所教的孩子们,要为他们负责,我要上好每节课,不让孩子们掉队,要让其他人看到我的付出和我的努力,可能是因为当时我去一线教书,有太多的质疑声砸向我,当时的我其实内心是被一些所谓的要证明自己的自尊心或者说虚荣心所遮盖的,也许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当我经历几年的教师工作后,可能人往往都要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混沌才能走向清晰,我有种从迷雾中渐渐走出来的感觉,我不断的反思和扣问自己,你的初心是什么?难道你作为教师就单单只为那些虚无的荣誉,别人的认可?我想这些都不是我的初心,我之前竟然在自己那些执念和太多的杂念中渐渐把自己的初心弄丢了。
一转眼我为师已满十载,我渐渐发现,教师,它是一份让我寒来暑往,披星戴月,让我汗水中透着泪水,激昂中透着苦涩,却依然舍不得放弃的职业。当我面对数十双明亮的眼睛,当我面对深深的渴望与期待,虽然累了,倦了,却仍然能面带微笑,我想这就是教师这份职业的魅力,我已经走进它的心里,再也不肯离去。
教师就是对每个孩子灵魂的唤醒,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浇灌一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就是我作为教师的一份初心,明确了自己的初心,我就不会再执着于为什么我的班上会有那么难管教的学生,他们不再是我的麻烦,而是来成就我或者说来磨练我的精灵,那么我就可以刨除干扰我的那些抱怨的坏情绪,而把精力用在怎样去了解和帮助或者说唤醒那些还没睡醒的孩子们。这是不是就是师父所说的把自己的初心从问题中剥离出来,然后在坚定初心的基础上,我再去站在问题外去看问题,这样我们是不是就更能清楚明了的看到问题的实质而不是表象!
教师还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无论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成就自我,成长自我的一场修行,因为你并不是在为了别人而做,你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这样,我们在每次处理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就更加用心,负责,也更加积极!
有人说,我现在那么费劲心力的付出,我能带他们几年都不知道,可能几年后,他们是谁的学生都不一定,他们到时候会记得我的付出和好嘛!我想,教育本来不就是不断的相遇和分离吗?今天的相遇,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分离。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他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老师和学生,我们和他们,也是不断相遇,不断分离,你为什么那么在乎学生以后会不会记住你,会不会感激你,这就回到了初心的问题,你的初心难道只是为了他们能够记住你吗?我们老师,应该永远是孩子们前行的引路人!
第二声叩问:我对家长的初心
为师者,不得不谈到与家长的关系。家长作为我们教育孩子的同行人,也有人说家长是我们的同盟军!我们教师对待家长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校问题,家长和老师的矛盾,其中我想也有个问题就是我们教师对家长的初心背离了原来的轨道。
我身边有很多教龄几十年的老教师,经常苦口婆心的对年轻教师说:“不要跟家长太客气啦,你要给家长们找事做,不然他们就会给你找事做,你要把你的威信先立住啦,不然后面你就会被家长牵着鼻子走啦!”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总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总觉得有这样想法的人心里是扭曲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变成了,你强我就弱,你弱我就强的样子啦,难道一定要一方压倒一方才能让这种关系维持在稳定状态?不是有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嘛,可能这个比喻有点夸张,可是我想,如果一直抱有这样的想法来维持家长和老师的关系的话,总有一天会爆发,只是时机问题!
难怪有些班主任对于家长的一些合理的要求和建议都表现的那么的不近人情,就比如孩子想在学校过生日这样的小事。由于班上大都是住校的孩子,不可能每个孩子的生日都是恰巧在周末,所以家长会要求能不能拿蛋糕在学校过。针对这样的要求很多班主任的回复是坚决的不允许,主要原因竟然是嫌麻烦。而我就是那个另外,我大力支持,我们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每个人小时候对于自己的生日都是充满期待的,我们为什么要打消孩子们的这份美好的期待呢,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好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点化,这是多么好的教育机会呀!
孩子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那个唯一的纽带,教师对于家长的初心难道不是怎样更好的教育和引领孩子吗?怎么能变成了要让家长怎样去更好的服从或者配合老师啦?家长并不是从属于老师,而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人,或者说我们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者和引领者,只不过有略微的分工不同,我们应该是互相尊重并互相扶持的才对!当你的初心已不再是初心,那么家校关系难融洽是必然。
第三声叩问:解决问题时的初心
在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每次遇到问题学生的时候内心刚开始是慌乱的,无措的,甚至是心虚的,因为我看不到孩子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我看不透他的心,我看到的只是表象。想想我刚做班主任的前几年,问题的解决其实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所以才会有孩子屡教不改后的具足无措,甚至心灰意冷,渐渐到否定自己的那种煎熬!
昨天晚上师父的一番话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也一下子明白了之前的那些煎熬的日子是什么导致的。我不明白孩子的初心,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的初心又被自己的情绪所扼杀,试问,这样怎么可能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更加恶化就不错了。就像我们说的治病要对症下药,我由于自己被情绪误导或者蒙蔽,病症都没找对,何来药到病除呢!想想自己之前的做法,真的有点惭愧。
从今以后,当我再遇到教育中的问题的时候,首先我要静下心来,先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扰乱了自己的初心,然后再去思考他的初心是什么,然后再围绕着初心去解决问题!
由于我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师父说的话,我理解的深度不够,可能理解也有偏差,这篇文章也只是我的一点感受或者反思而已,谈不上对于初心的理解!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师父多多批评指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