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大数据透视社会民生的巨变
在今年庞大春运客流人群中,有些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往年轻人生活的城市过年,其中尤以老人和孩子居多,他们组成了“反向春运”的主力军。交通运输部发布信息显示,今年全国范围“反向春运”特征明显。(2月18日光明网)
春节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从传统到非传统,团圆便是最幸福的年味。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春节就是一大家子人的团聚,就是儿女绕膝共享天伦。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春运压力面前,如何能实现自己的“一骑绝尘”,绝非易事。在过去,为了一张车票大家比拼的方法是“谁起得早”,如今则变成了“谁抢得快”。其实,不论是早还是快,围绕的都是一个“抢”字,折射出的是短期内巨大的供求矛盾。
以铁路为例,其不可能按照春运时最大的客流需求而规划建设,否则对一年中的其他时间段来说都是浪费。同样,面对航空、铁路等部门的反向运输优惠措施,很多人开始尝试选择接父母到身边的方式度过新春佳节。当过年的“刚性需求”遇上团聚的“弹性措施”,民众逐渐开始认可这样的过年方式,因为无论在哪里,一家人的团圆便是最浓烈的年味。
需求一直都在那里,从“忽视”到重视,连年增长的数据给出了答案。春运巨大的运输压力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出行需求一直都存在。作为更贴近老百姓出行的交通方式,铁路也一直都是社会运输的主力军。
同样,我们还是以铁路为例。铁路的改革牵动着社会,也牵动着每一个民众的心。从铁道部的撤销到铁路总公司的成立,再到各铁路局转变为各集团公司,名字的变化带来的则是经营理念的不断转变和运输效率的大幅提升,诸如高铁WiFi、快递、互联网订餐、候补购票等等。从连年增长的反向春运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春运压力面前,与其“杯水车薪”的增加上线车辆,不如关注反向运输低上座率的问题,尝试“盘活”返程空车的这盘棋。
毕竟铁路总公司是最大的央企,其不仅要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对国有资产负责,如何权衡利弊,在二者中找平衡点,则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传统客流的运输稳定和反向春运客流的不断增长,发挥了铁路作为企业在管理运输生产中,贴近市场,灵活多变的长处,这一利好也为国家持续不断推动铁路改革增添又一层信心。
由此可见,无论是传统的春运客流,还是非传统的反向运输,数据的不断增长,是需求和供给尖锐矛盾的逐步缓和,也是企业与市场间距离的由远及近。这些变化反映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便是团圆的路顺畅了,出发的脚步轻松了,我们的年味也变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