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抄(6):《故事里的教育智慧》之《孔子教育轶事》
至圣捧燕拜高师
孔子收徒讲学以来,名望越来越高,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南宫敬叔也拜在孔子门下。
南宫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之后,曾向鲁昭公建议,派自己和孔子一块的周的京城洛阳去观光。鲁昭公公答应了。
孔子接受任务之后,非常高兴。因为东周王朝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历史悠久的京城洛阳,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典籍,特别是大思想家李聃正住在这里。
李聃,人称老子,当时在洛阳担任守藏室之史,职务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历史博物馆的馆长。
老子听说孔子来了,吩咐仆人把道路打扫干净,然后套上马车,亲自到郊外去迎接。孔子一见,忙不迭地从车上跳下来,双手捧着一只大雁,送给老子。按当时的礼节,奉送大雁,是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所表示的最崇高的敬意。
老子比孔子年龄大得多,经历丰富得多,由于职务关系,接触的文史典籍也多得多。此时的孔子正在壮年,虽然学问渊博,但是不见高山,不显平地,比起老子来,还相差很远。另外,在休养方面,孔子虽然热情、大度,但免不了有些粗率,做事急于求成,不如老子的胸襟宽大,眼光看得远。
孔子见老子,真像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学生遇见了一个好老师,什么问题都问;老子遇见孔子,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遇见了一个好学的学生,有问必答。
孔子要返回鲁国了。临别的时候,老子又对他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听说有钱的人为人送行,要赠送一些财物;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人送行,就要送上几句好话。我是个没钱的人,当然没有钱送给你。我也谈不上有道德、有学问,不过,话还是会说的,这权当是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送你几句好话吧!”
“好!好!”孔子连忙回答,“老师的话比任何钱财都珍贵啊!”
“嗯,既然你愿意听,我就说几句吧,”老子清了一下喉咙,说:“第一,你所读过的书,研究的东西,多半是古人的东西。在这几天的接触中,我觉得你把古人的话看得太死。所以,我送你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太拘泥于古人的话。第二,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按理说是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和较好的待遇的。但是,也要看他生得是不是时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得其时就出来做官,不得其时则隐居而去。如果生不得时,就不要强求,一味强求,是会给自己招来苦恼的。这是我送你的第二句话。第三,我听说有句老话,会做生意的都不把货物摆在外面。有极高道德修养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却是朴实的。我觉得你的聪明有些外露,这不仅阻碍自己前行,同时也会给自己招来是非。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句话。”
“很好,老师!”孔子恭恭敬敬地把话接过去,“我愿听到你更多的教导!”
“总之,”老子继续说,“对你来说,去掉骄傲,去掉贪念,去掉架子,去掉妄想,会对你有好处的。不然,像你现在这个样子,不仅在家里搞不好,在朝廷也吃不开。”
孔子咀嚼着老子的临别赠言,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