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读书心理

共工怒触不周山

2023-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纷至沓来

原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做帝王,(共工)发怒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文章解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传说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部族之间的斗争,共工和颛顼就是两个部落的首领,他们争夺领导权,最后共工的部族失败了。神话里最后说共工不服输,一怒撞断了撑天的柱子,事情虽然荒诞,却表达了共工不屈的斗志。

神话还反映了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一种学说。最早的盖天说大概形成于西周初年,它认为天是圆形的,象一口倒扣着的大锅,高高地悬在大地的上空,天顶的高度是8万里,向四周垂下来。它认为大地象一张棋盘,是方形的,每边长81万里,有8根柱子擎着圆形的天。大地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在天穹上随天旋转。这是"天圆地方"的一种原始观点。

大概在西汉时代,盖天说又有所发展。它认为天象圆形的斗笠,地象一只倒覆的大盘子,都是中间高而四边低的拱形。天空和地面好比是两个同心球面,两个球面之间的距离,即天与地之间的距离为8万里,北极位于天穹的中央,是最高点,日月星辰围绕这个中心点不停地运转,交替出没,于是大地上就有了昼夜。

盖天说虽然与实际不相符合,但反映了中国古代从质朴的直观性出发,对宇宙结果认识的一个发展阶段,在描述天体的视运动现象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文化常识﹣-﹣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指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著名帝王。

关于三皇的说法,古代总共有6种。

(一)《史记·秦始皇本记》说三皇是天皇、地皇、秦皇。

(二)司马贞《三皇本纪》中引《河图》《三五历》为天皇、地皇、人皇。

(三)《风俗通义.皇霸篇》中引《春秋纬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

(四)《白虎通》为伏羲、神农、祝融。

(五)《通鉴外纪》为伏羲、神农、共工。

(六)《风俗通义》中引《礼纬含文嘉》为燧人、伏羲、神农。

这些神话传说人物的事迹,如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画八卦、结网造瑟,神农氏制作耒耜等等,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发展情况,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祖先在征服自然斗争取得的成就。

五帝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风俗通义》中引《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黄帝、颛琐、帝兽、帝尧、帝舜为五帝。(二)《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汉书.魏相传》:太皋、炎帝、黄帝、少皋、颛项为五帝。孔安国《尚书序》:少皋、颛琐、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太史公记》即《史记》,太皋即太昊。

这些古代帝王实际是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或是率领本部落打败其他部落的英雄,或是发明创造者,或是发明创造和英雄备于一身的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