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读书会

更新观念是引领我们教与学的真谛

2020-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先主山下梁波涛

文/涅阳三水

孩子的好奇心,在最初的时候极为强烈,后来为什么越来越淡了呢?

困扰了很久的问题,在读到达克沃斯的文字后,终于得到了缓解。

达克沃斯认为,这是因为孩子的智力破坏不被重视所致。

针对这个问题,达克沃斯提出了精彩观念的这一说法,归结起来就是,接受孩子的观念。

所谓精彩,就是对孩子而言的一种突破和超越。

。。

要想是这样的突破和超越成为可能,那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生活中的问题,二是建立在其他观念上。

比如说,海水蒸发后,会有盐出现。那么饮料长大后,会有什么出现?

学校的教育,老师的工作,就是去促使孩子去萌发这样的精彩观念。

不仅促使萌发,还要为孩子们的观念提供实际的情景。

达克沃斯说,实际情景是最契合孩子成长的,最能激发孩子的理智兴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最后,还要把握时机,用正确科学方法去推动这一问题的延伸,迈出转变性的步伐。

。。

皮亚杰曾把孩子智力的发展,看作是持续的建构过程。

我想,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对一些简单的答案再提出一些问题,将它推向另一个极致。

再发现,它在哪个领域站得住脚,哪里又寸步难行。

这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它与其他领域发生的勾连。

这样一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才会加深和巩固。

。。

智力发展重在建构,不在快慢。只有建构合适,才会走得深远。

我置身的学校,想来追求眼前的成绩,从来不肯把目光和视线投向到孩子的未来。

这就注定了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比较重要,而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却不被忽视。

这样的结果,造成的就是孩子的潜力被遮蔽,失去了学习的源头动力,到了中学后,成绩就逐渐呈现下滑的趋势。

具体到我们的学科中来看一看吧!

。。

在语文学科中,就比如一首古诗的教学。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的背景,意义,情感,是孩子们掌握的重点,也是考试必备的内容。

而同时,诗歌本身的美感,却因为无法咀嚼和反复回味,而被抹杀和淡化,从而使古诗教学失去了趣味与活力。

诗歌,是一种用极简的词语来表达极其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可是,我们为了考试成绩,就把这些忽略,使得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越来越肤浅,越来越失去知性和优雅。

。。

这样的教学追求快,追求多,追求准,势必在思想性上大打折扣。

因为这种大打折扣,使得孩子们在课堂上,也省去了思考分析的过程,尽可能思考教师问题的最终结果,从而抛出答案。

对此,我一直在想,我们成绩中的差生,真的是因为他们学不会吗?还是我们在面对他们思考的过程中,忽视了他们思考的时间和过程?

一两次,三四次,无数次之后,就陷入了被忽视被遗忘被驱逐的漩涡。

没有人喜欢学习不好,也没有人喜欢被周围忽视,抛弃,置之不理。

。。

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教学,如何面对孩子们不同的生命状态呢?

要观察孩子的思维过程,要关注孩子的参与性,自发性,以及思考性。

要关注孩子的思考内容,而不是思考的正确与否。

尤其是,我们做老师的,在课堂上,必然是放眼整个教室,而不是某一个人。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身段,拥有开放的心态,尊重每个孩子不一样的思维过程,关注为什么这样想。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很独特,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铲除它们的存在,而是尽量地去理解。

。。

在教学中,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自己的思维,孩子肯定也有自己的思维。

在不同的思维过程当中,我们要实现和孩子一对一的接触。有这样的1对1的碰撞,孩子的思维,才能够正常地发展并延伸出结果。

这个接触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必须做到让孩子进行参与,调动出在参与过程中,孩子的那种自发性和关注性,思维的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究竟思维中涉及的是什么。

如果说,与我们设想的有所偏颇,那么为什么会造成了这样的偏颇,我们要了解的根源所在。

但往往是,我们关注了大多数,而忽略了这种个体性,对这些个体性的忽略,也就造成了差生的存在。

。。

一代哲学家牟宗三说:一个民族,到不会表现观念时,就没有了生命。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观念就是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孩子来说观念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的优劣。

我们做教师的,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有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轨迹。

我们只有寻找到孩子的思维,并不断引领着他们进行深入和扩展,寻找到他们思维发展方向的路径,我们才能够说我们领悟了,我们教学的真谛,以及孩子学习的真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