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人.日落城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013/25a96943d0c19abd.jpg)
就是这样的日落,有一瞬间过完此生的感觉。
从去年9月起距离现在,到大马生活已有207天。
没有刻意地去了解这个国家,却因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沉迷于它。在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交换学习,假期也四处走走,体验马六甲的娘惹文化,跑去槟城吃美食,跨越南中国海飞到东马看日落。
所幸一直在路上,听了很多故事,见识了不一样的人。
热带国家的人性情是难得一见的慢热。细数马大上课的日子,老师迟到半个小时也不足为奇,马来同学们都搭着最后一班校车不慌不忙地走进教室。在这个国家似乎没有人会赶着步伐去做一件事,就是快要离站的公交司机也会多等一等后视镜里看到的正不紧不慢走来的人。面对一脸焦急的你,他们总是劝慰着‘sabar’(马来语:耐心)。如果觉得生活太过匆忙想要换一下节奏,马来西亚不失为一个调节心性的好地方。
慢而不懒,这是我对马来人的第一印象。
你知道马来学生早上九点开始的课都会迟到,却不知道他们六点就起床祷告开始新的一天。到马大上课后,更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小教室里配备的都是一些自带桌板的椅子,其他地方需要就随时搬动,甚至平时上舞蹈课的大厅也能在前一天举办一个多达上百人的学术会议,后一天就改成表演的舞台,灯光、音响、摄像机一应俱全。也许你会嘲弄他们每次大动干戈既费时间又耗精力,但仔细想来,这些事情却无不体现着马来人乐于合作共同努力的天性。
马来西亚是一个文化熔炉,三大人种的文化相互融合,美食自然是数不胜数。无论是马来风情的椰浆饭,浓郁的印度咖喱,亦或是茨场街上传承了五十年之久的叉烧云吞面,都能给舌尖带来不一样的味觉盛宴。坐落在马来西亚西北部的小岛槟城,也因美食而扬名大马。即使是当地居民,也不疲于赶早排队等候,点一份kaya烤面包和一杯散发着浓郁香味的白咖啡,坐在街边慢慢享受老城的阳光。游客络绎不绝,白天穿梭在琳琅满目的街口巷道,探索历史在壁画里留下的斑驳痕迹,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的老香港。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013/00697003244e2764.jpg)
民国奇女子张爱玲平生所言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于我而言,如若未能去沙巴看一次海上日落,便是人生一大恨事。漫步海边,任由海风带着海水的腥咸冲撞脸颊,看着日落的光影在天空变幻无穷,海面波光粼粼,内心会变得无比宁静。
在大马看的第一场海上日落,是位于距离吉隆坡3743公里的亚庇。
亚庇是个极少看到本土马来穆斯林的城,相反华人却很多,随处可见的华人餐馆便是很好的印证。和槟城相比,亚庇的肉骨茶是另一番风味。纵使夜晚热浪未减,我和朋友仍旧奔着小有名气的肉骨茶,一路晃到旅馆附近的茶餐厅一探究竟。老旧的风扇卖力地转动着,放眼望去,茶餐厅里里外外都摆满了只容下一人过道的圆桌,无一例外都坐满了人。有趣的是几乎每一桌旁边都有个人在焦急地等待着,还不时张望一下附近的桌子。大概是看我们站在店门口一脸茫然,好心的老板一边上菜一边给我们传授着占座秘诀。于是一行四人分散目标,各自盯上一张餐桌,一有客人起身便集体涌向那一桌。这一番独特而有趣的用餐体验委实让人哭笑不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013/e364771db0f28938.jpg)
在亚庇周围的一个小岛上小住了两天,很遗憾因为阴雨天气没能看到日出。岛上的居民大多是从印尼过来,因为印尼语与马来语属于极其相似的同族语言,纵使对方操着奇怪的印尼方言,所幸我们仍能蹩脚地聊上几句。当提及羡慕他们每天都能看到美丽的海上日出,他们却是无奈地笑笑,说这样的景色都腻了。每天接待一批新游客又送走另一批,有人欢喜,有人遗憾,然而像他们这样一辈子只能待在岛上或在去往码头的船上,也想去看看外面不一样的风景。
三月的大马阴晴不定,就像刚来时的日子,空气里永远涌动着一股湿热的情绪。唯一感受到的变化大概就是第一场雨带来时的惊喜和一丝惶恐如今已化为平静和几分乡愁。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013/cff5fa3f763715a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013/3f1acdf625fcfc6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013/06bf7512ee69b1b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