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看看专家的建议,父母安心了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人工耳蜗专家张学渊

0-7岁是儿童语言形成发展的最佳时期。为此,我们应抓住这个最佳期对聋儿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尽快学会说话,学会表达心理活动的内容。

通过语言的训练与发展,从而带动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注意积极主动与孩子沟通

培养和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非常重要。假如孩子没有交往的需要,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进行语言训练就很难见效。

虽然聋儿缺乏有声语言,但他们会运用其他方式,如手势、表情、动作,或者用一些自然的语声“呀”、“啊”等,表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这种初始的交往意识要及时给予鼓励。

同样,孩子也能通过别人动作、表情、说话时的音调变化和节奏,来理解对方的意思并作出反应。为此,找出最好的沟通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非言词性的表达也将为他们学习有声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和聋儿沟通时,我们要注视着孩子。对他表述的事物要有所反应,给他做一个细心聆听的好榜样。同时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在孩子注视我们的时候,就要对他说话,作为孩子注意的回报。

培养孩子的口语交往意识

口语交往的需要来自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口语,在生活中体会口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从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口语的愿望。例如:孩子需要东西,就设法主动先叫人(老师、妈妈……),他叫了,我们再作出回答,问他要什么。

当他用手指指点示意所要的东西时,不能马上给他,一定要让他说出或教他说出东西的名称。说不完整没有关系,只一个词也可以,只要他说,就是用有声语言表达了。

让孩子明白,只有他开口说话,才能满足他的要求。这样,他才会产生用有声语言交往的需要。坚持长期训练,就会形成习惯。

利用多样感觉方式进行训练

在聋儿语言训练中,采用“看、听、摸”等多种感觉的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训练方法。因为聋儿听觉器官受损后,可用视觉、触觉等感官,补偿听觉器言的不足,这叫作“功能补偿”。

可以利用孩子的各种感觉途径训练他们说话;用眼睛“看话",用手“摸话",最重要的是用残余听力“听话”。这样利用各种器官来训练,耐心摸索,逐步掌握规律,才能产生成效。

逐步增大孩子语言的刺激量

要让聋儿学会说话,必须给予他大量的、足够的语言刺激,要对他不停地说,反复地说。在不停地说的过程中,引导启发孩子明白说话的含义。

在开始阶段,不要求孩子对语言作出明显的反应,只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去看、去听、去感觉声音的振动。随着语言刺激量的增加,再要求他们理解、掌握。

对孩子“不停地说”,可说哪些内容呢?

①选择孩子有兴趣的事和物;

②选择孩子经常看到的事物;

③经常叫他的名字并和他打招呼;

④通过说“对”、“不对",让聋儿认识可以这样做,不能那样做;

⑤给他一些简单的命令(任务),让他去完成。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训练的目的是进行语言交往。许多聋儿虽然经过训练能听懂不少话,也能说出一些单词,但一般从不主动使用语言。原因是他们尚不能将训练和实际生活统一起来。孩子会这样以为:说话是上课的事,仅仅是在训练时间模仿发音。

初学说话的聋儿,一般不知道学习语言是为了使用语言。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逐渐打破训练时间与非训练时间的界限,使训练时间内有生活内容,非训练时间内也有训练内容。

在参与人员上,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和父母,还应积极扩大到家庭所有成员及亲戚朋友,以及与聋儿接触的所有人,造成一个大语言环境。

植入耳蜗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由于语言中枢的问题,如果患者年龄偏大,就错过了语言发育期。

1—6岁是植入人工耳蜗的最佳年龄段,在这个时期植入耳蜗的孩子一般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6—12岁属于第二阶段,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言语康复训练来达到家长的期望程度;

12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应有合理的期望值,人工耳蜗是为患者提供声音一个平台,而语言功能的建立与丰富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建议已经确诊必须要通过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的患者家长,请您尽早为孩子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千万不要错过孩子的最佳语言发育期!

华夏复聪专项基金

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华夏复聪专项基金针对小耳畸形、听力障碍以及耳鼻喉重大疾病患者进行5000-120000元不等的援助。

截止到2019年2月,基金接到小耳畸形患者和听力障碍患者咨询共3000余人,组织公益面诊活动29期,累计面诊700余人次

成功实施外耳廓再造术和人工耳蜗植入术222例(其中人工耳蜗37例,人工耳蜗植入成功率100%;耳再造185台,正在逐步康复中),救助总金额超43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