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故事读书

半天候资产配置2021·局篇之2

2021-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基业长红

03  权益资产的选择

权益资产选择的是股票市场宽基指数,归结起来有3点:

选什么市场

选什么品种

配多大比例

其中又以“选什么市场”最为重要,不过这个问题相对简单 —— 中美作为全球Top 2的经济体,其股票市场举足轻重,自然应当入选。

中国股票市场有3个品种入选,分别是:

沪深300,代表内地上市的龙头企业

中证500,代表内地上市的中型企业

恒生指数,代表香港上市的龙头和创新企业

美国股票市场只保留一个:

纳斯达克100,代表美国的创新企业

权益资产的选择一定是争论最多的,屠夫逐个解释。

首先是沪深300和中证500同时入选,而且配置比例相同(各占10%)。

中证500近几年落后于沪深300,让越来越多人动摇甚至质疑,但是他们中的多数都忽略了3点:

所谓的“落后”是以指数计算,也就是假设一次性买入持有不动

资产配置型组合可以做再平衡,品种间的相对波动会影响再平衡

以几年数据简单外推,忽略均值回归的投资者,不是短命就是穷

其中以第3点为重点 —— 短命鬼和穷鬼讲的逻辑,你也敢信?

其次是恒生指数也作为中国市场的一只品种,占据10%的比例。

很多外行把恒生指数和香港市场划等号,认为“买恒生指数等于看好香港”。

错了。

看看恒生指数成分股:腾讯、美团、小米、阿里巴巴、工行、平安……全是妥妥儿的内地企业。

恒生指数,姓中。

再次是海外市场,这次只保留了纳斯达克100,比例10%。

在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之间,屠夫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

从配置上看,标普500不拘于特定交易所,行业也更加分散;从数据上看,纳斯达克100近10年的表现更加优异,而耳熟能详的亚马逊、苹果、谷歌等科技企业,甚至星巴克、百事、万豪等传统巨头都在其中。

上面两种观点都有道理,所以同时持有两者,也说得通。

在交流群的讨论中,我发现了另一种角度 ——

不是「自上而下」地考虑市场、行业和企业来选择具体品种,而是「自下而上」地通过可选基金的跟踪误差、费率成本和清盘风险,来决定要不要选择某个品种。

而在这个问题上,标普500的可选基金表现不及预期,过去三年的跟踪误差严重落后于基准,所以最终选定了纳斯达克100。

在干掉德国DAX30的问题上,逻辑是相似的。

如果跟踪误差太大、严重落后于基准,纯看指数所得出的许多所谓“优势”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从指数上看,能分散风险 —— 但是这个基金并不能很好地跟踪这个指数啊。

从指数上看,长期收益不错 —— 但是这个基金落后于基准指数啊。

指数表现只是一个理论值,如果对应基金不能很好地跟踪这个指数,一切都成了纸上谈兵。

最后,我们来看看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

这次将配比大幅度向中国市场倾斜,主要原因还是看好中国未来前景。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会越来越有竞争力,不断地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

作为中国投资者,以实际行动做多中国,有何不可?

像印度和越南这类新兴市场,其实就像多年前的中国一样充满潜力,未来有可能加入到组合中。但目前没有好的基金品种,咱们不妨保持关注,耐心等待。

至于日本、英国、德国等海外发达市场,由于吸引力不足,配置比例有限,只能舍弃。

聪明的投资者,要学会做减法。

04  债券资产的选择

债券资产在今年精简到一只 —— 7-10年国开债指数

「7-10年国开债」本身无需过多解释,一直都是“债券配置一哥”:

信用风险几乎为0:利率债作为准主权债,信用能和国债媲美

收益更高:利率债的收益率高于国债,长久期利率债更是如此

2018年建仓时,半天候已经配置这个品种。

中间经历了一次基金置换(从广发换到易方达),但是品种本身从没换过。

这次,屠夫将它的比例直接上升到30%,作为债券资产里的唯一品种。

那么,为什么要剔除债券资产里的其他几个品种呢?

首先是「亚债中国指数」。

作为国内费率最低的基金(没有之一),标的指数也以国债和利率债为主要标的,理论上很适合长期持有作为债权资产。

这只是“理论上”,坏就坏在“实际上”。

亚债中国指数本身的长期收益率并不高,而这只基金最近三年的跟踪误差超过了-1%(2020年第3季报数据),也就是持续跑输。

没错,这又是一次「自下而上」的选择:标的指数很好,但是基金不好,只好剔除。

其次是「3-5年国开债」。

对应的基金品种其实表现不错,但是3-5年久期有点尴尬 ——

长久期债券,享受更高的长期收益和利率下行收益

短久期债券,可以适当减弱利率上行时的不利影响

久期不短也不长的债券呢?它有点像墙头草两边倒,但是两头都不到岸。

而长期来看,长久期债券的优势是更大一些的,所以干脆把中间的“墙头草”拔掉,留出空间。

最后是「海外收益债」。

当初配置海外债主要是为了避免只持有单一货币的资产,在货币层面也进行分散。

事实上,无论是建仓时就加入的华夏海外收益债,还是去年新加入的博时亚洲票息债,背后都是国内企业(尤其是房企)在海外发行的美元债,也就是信用债。

但是半天候组合里的债券配置不是为了提升收益,而是为了降低风险,所以应当尽量避开有「信用风险」的品种。

更糟糕的是,市面上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指数基金,这两只都属于主动基金,又引入了「管理人风险」。

过去两年多这个品种表现出色,让屠夫一直没能下决心拿掉。

这次从半天候中剔除,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卖出,而是转入屠夫的其他组合里继续持有了。

品种是好品种,只是不符合半天候的原则,果断拿掉。

综上所述,剔除掉三个品种后,半天候组合的债券资产聚焦在7-10年国开行债券指数上,占比3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