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举正 活用哲学笔记 8 伦理学

2021-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薛东弗斯

8.1 前言
let me decide my own body。是否赞成同性恋没有讨论空间

医疗伦理有讨论空间。

伦理学对你的人生,除了引发进一步讨论外,对你的人生没有太大的帮助。伦理学讲的是伦理道德,面对两种挑战。 1-道德的直觉,每个人都会做出道德的判断,与学问无关。每个人每天做的事情(食衣住行)都是与自己道德直觉形成的规范做挑战。中国哲学最大的争议就是理学与心学之争,理学认为道德的规则累计到一定程度就形成规范,大家照着规则做,这就是道理。 心学认为我的内心才是决定是不是道理的关键。众人之诺诺不如一世之呃呃-人云亦云的好未必能过我心这一关,这就是心学的主旨。2-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每个社会有每个社会的国情。文化不同会造成道德认同的差异。个人的直觉可以做道德判断,我们的道德判断受到社群相对性的影响

老人倒地扶不扶?医闹?由保险公司来负责解决。

缺乏沟通的基础,是社会纷乱的源头。

一个活口都不留的战争是善还是恶?

学工程的目的是什么?赚钱。

送出女人和小孩,剩下的一个不留。这样的战争是善还是恶?

伦理判断的结果没有标准。

形上学说,这个世界就是我们说出来的。

8.2 三种道德理论

 Justice:wha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伦理学很重要,但不会提供标准答案。

伦理学就是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没有人能够教你的学问,而且你在你的直觉和社群当中已经做出答案的学问,让你做出道德判断。

没有客观的答案,很多人都很在意。

 功利主义: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利益。听起来合理,实际上是社会动荡的起因。比如一个社群只有一个人吸烟,投票决定惩处吸烟的人,只有吸烟的人就可能挟私报复,转为恐怖分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算了,就成立吸烟区。大家都舒服一点。

道德的两难的问题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你就不要问了。。。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不能有小我做决定,也不能由大我来做决定,由谁做决定呢?

19世纪的功利主义与18世纪康德的义务论都是错误的,后来退回到公元前三百年亚里士多德的德行理论。这三种理论以客观性为基础

如果任何人要问你有关道德的答案的时候,你应该这样讲,如果你要一个很快的答案,我有,但它不会是道德的- 功利主义。如果你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事实上我们也有义务尊重别人的选择,这叫义务论。实际上道德到了最后要实现一个生命的整体,对你来讲实际上是比较重要的

面对道德争议,dilema。绝对的坏与绝对的好它没有争议。

政治人物:现实社会中,道德正义。

两岸间的交流,反对与赞成都是为了台湾好。

利用语言上的引导力量。

现代社会中,没有瘦肉精很难。不要问你难不难,只问你有没有?有,但很少。那你要不要吃瘦肉精?不要。那你要不要给别人吃?

语言造成了道德难题。

道德规范其实是假设出来的,不存在。一切都可以怀疑。

拖鞋与凉鞋有没有区别?有,凉鞋后面有带子。那凉鞋后面挂一个肉色的橡皮筋呢?

年纪大的人,偏向于道德相对论者。

伦理学要活用:大多数人都想象,我们需要解决伦理问题是一个客观的真理。

斯宾诺莎:打磨镜片的职业。用几何学的推理论证伦理学。他认为伦理学要有价值,就必须有数学的推理

大多数人伦理的客观道理的时候,除了依附传统、习惯、个人直觉以外,还有依附上人圣人的宗教团体。

为善最恶,赚钱最好。。

星云:讲好话,做好事。。。,请问好的标准是什么? 宗教很多都不合逻辑。

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泛道德论的社会,又是一个道德无限上纲的社会。

鱼肉乡里的黑道大哥是好人还是坏人?父母认为黑道大哥是好人,如果是相邻就认为黑道大哥是坏人

伦理道德最大的问题是,你喜欢替别人做判断,但自己的判断都搞不清楚

 台大学生都是好学生?对啦,不过呢,也有例外。。。 一定要两边都讲。

好学生好,但要看哪方面了

有些人对自己的期许比较高,但对自己的表现感觉不太好。

 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意义,而不可能是事实。

8.3 功利主义

 边沁:功利主义

伦理争议:效率。

为了团体牺牲个人利益是道德还是不道德的?在自愿的情况下是道德的。被强迫就是不道德的

功利主义强调,如果能做成公式,就是外在的规则,如果是外在规则,就没有办法让大家达成心悦诚服的效果,有可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个人的认可与群体的诉求要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

功利主义分为行动的与规则的。

义务论:我们不要跟别人比较,我们有自主性

功利主义简单,但听起来是很肤浅的比较。容易建立一些标准,但这些标准容易对别人造成压力

义务论比较深沉,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已经把效率放在一边

 直觉属于个人的

相对主义属于社群的

8.4 义务论 康德

 Categorical:本能的,这是最重要的道德前提。不能有hypothetical。

如果要行善:就不能有目的。

陈光标高调行善,目的是为了感谢,有道理吗?有道理,但总感觉有点怪,为什么?

斯多亚哲学:给别人恩惠的时候不要忘了要给别人自由。如果你没有能力给别人完全自由的恩惠,那就不要给了。

没有好处还做好事干什么,对于康德来说,这是不道德的。

借别人钱,同时还立个约定,这不叫好事,这叫法律上的例行。甚至无息偿还,也不叫好事,你限制了他的自由。

好事是你完全想都不用想,你有做这个事情的必要。

道德的世界就像一个道德的王国kingdom,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代理人rational agent,这个理性的代理人做的任何事情是以他个人的理性作为判断的基准,因为这个缘故,每个人的理性同时都是自己道德法则的立法人

这个立法人绝对不会做出违背个人理性的事情,同时这个理性又服从整体的理性。理性不仅是个人的,同时也是整体的。

对内:个人的要求叫尊严dignity。 对外:对外叫人权

我们乘坐公车到某地下车,都会对司机表示感谢. 为什么?不是伪善假道学?如果你乘坐的是无人车,在目的地下车对机车表示感谢,就会很奇怪。为什么你会对司机表示感谢而不会对一个无人驾驶的机车表示感谢?因为司机是人。我们活在一个目的王国之中,这个人本身他是你达到任何事情的工具的同时,他本身也是一个目的。他自己有自己存在的目标,他有他的尊严。是人就需要被尊重。

伦理学老师是我们学习伦理学的工具。我虽然是你听知识的工具,我同时也是人,我需要尊严,我尊重你的态度,你尊重我的态度,我们彼此之间是相互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universal reason 

尊重彼此是道德直觉的同时,也符合普遍理性

基于外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被评价人的内心感受很重要。

人权的力量,普世价值为什么打败功利主义。普世价值就来自于康德的道德哲学。

康德的普世价值,是一种理性的理解,全世界除了德国,很难落实。

你首先要争取,你讲的东西是有所指的。

任何以外表评价一个人的事情,都违背别人的尊严

最可怕的是它不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他只人的感受。

你问小孩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小孩一定说都喜欢。这是普遍理性。

康德有非基督教,东方思想的背景。

道德判断很简单,小孩都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人权意识可以扩大到动物。 

人的尊严拥有无上的价值

知道怎么样去做?来自与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德福不能兼之。

自由意志,上帝存在,灵魂不灭。只有这样才会让你自愿做好事。公理自在人心,好在老天有眼。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样才可以解释做好事的动机。

好事不一定会得到好报。一心做好事,怎么做到?如果大家都沉默,伦理没了。谁会做第一个?

伦理学理论没什么用,但很重要。

道德的起源来自于对于整体的进步所做的维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