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反思

2021-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易羊的田

有了《咬文嚼字》关于诗歌“炼字”与联想的学习基础,也因为校园正处于秋叶纷飞的季节,学生有实际生活经验,我以为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会轻松许多,所以,在预习要求中就提出,本课学习由学生自主分析文中的诗歌,由此来感悟“树叶”“木叶”“落木”的区别,进而领悟“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然而,到了真正的课堂上,跟自己的教学设想完全不同,很多学生对文章中的诗歌根本无感,即使我已经再次复习了“意象”“意境”与思想情感,还做了鉴赏示范,学生还是说不出来,不会鉴赏。

和另外一个班的老师交流,她也感叹这一课的教学根本就是自己带着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学生对其中的诗句鉴赏总是以“没学过”“看不懂”来推说。看来大家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

反观这一课的教学,发现几个致命的问题。

1、学生预习根本不到位,教学过程中,我走到学生中间,看到大部分人的课本是一片空白,甚至自然段都未标明,有些学生听从老师预习的要求,书上有一定痕迹,我仔细去看,发现也只是在教参上生搬的一些内容,叫他们起来,就游离于文本细节。我一直在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发现效果甚微,只有我强制要检查时,学生才会去动。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动性,我觉得对现在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很欠缺的习惯和能力,怎样去培养和提高,也是老师迫切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急于完成课堂预设,我已经发现了学生预习不到位的问题,但还是没有魄力停下教学进度,让学生认认真真重读几遍课文。这也是我一直纠结的一个问题,之前的教学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停下来,就用课堂的时间读课文,但我发现,如果学生没有读课文、预习课文的意识,还是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教学任务又不允许我们每天都在课堂上读课文,学生和家长也不会允许课堂上只读课文。所以,还是预习要到位的问题。

3、思维培养应是序列化的。学生没有基本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可能还是因为初中、高一就没有打好基础,所以,我觉得语文诗歌教学,不停刷题根本不是什么好方法,还是要多带学生读一读不同类型的诗歌,语感语感,没有感受,就没有审美,死记硬背,就会出现“没学过”现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