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哲思城市故事

带你读《道德经》——第二章

2019-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片乡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感想:

国庆节的时候,腿被摔伤了,一年一次的感冒也如期而至。每天行走困难,呼吸不顺,在病痛的持续折磨下,我终于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

因为有病痛的存在,人才能认识到健康的可贵。

因为有丑陋的存在,人才能认识到美。

因为有恶的存在,人才能认识到善。

以此类推,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老子想要告诉世人:

求“有”须向“无”中求;

求“易”须向“难”中求;

欲“长”必先始“短”;

欲“高”必先位于“下”;

欲播声于“外”必先发音于“内”;

欲处人之“前”必先居于人“后”。

朋友圈很多人喜欢用这句话来调侃:成年人的生活,除了长胖,没有什么是容易的。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困难接踵而至,使我们应接不暇。人性是喜欢舒适和安逸的,不喜欢改变与挑战,因为挑战意味着会遇到困难,意味着麻烦与挫折。

在面对着生活中的改变与挑战时,有的人选择勇往直前,也有一些人选择退缩,不敢向前迈步。前者固然是让人钦佩的,但是后者也应得到理解。但是,如果总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不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那么就会慢慢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索然无味,渐渐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张爱玲有一句话: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生活中有困难,容易的生活才难能可贵;而只有战胜了困难,生活才能更容易。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乃圣人所为,是治身理论与治国理论的统一,是我们所不能抵达的高度。虽然我们当不了圣人,但是用来治身尚可。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少一点欲望,力求守住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界所动。

“不言之教”教我们遇事少发表评论,遇到非议时不要去逞口舌之争,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

文中最后一句教我们“弗居”,也就是不居功的意思。细细品味一番,这句话多少有点中庸的思想。如果你功成业就还居功自傲,那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如此一来你的功业便很难长久。古有范蠡辅佐勾践打败吴国之后功成身退,今有马云选择今年退休。少居功,为人处世的时候懂分寸知进退,才能走的更远,有更大的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