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的勇气》笔记4——想太多的人不快乐!

2023-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道明

想太多,有这种倾向的人其实是担忧未来,并总是想方设法获得安全感。

思维有“内向”和“外向”之分,这里说的内向和外向,不是性格上的,而是思维特点。

内向型的思维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外向形的思维更多的是从外部找原因。

目前流行的观念似乎认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求诸己”是有修养和明智的。其实任何一种思考方式走了极端都是错误的。

很多事情确实不是自己可控的,所以正确的思考方式是客观真实看待世界,不带偏见地评价自己。

很多事情真的不怪你

看到世界本该有的样子,并接受它。是改变“想太多”的根本原则。

除此之外要改善「想太多」这种「毛病」还要从下面几个方向着手。

1、不要让自己的生活过于重复化,也不要让自己过于清闲。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已经陷入常规化的生活能够多一些新鲜的元素和刺激。

2、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归因的「多元化」,不要片面地考虑自身「内在」的问题,而应先从「外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外在的现实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心理问题就会随之消失。如果你的心理状态依然还是很糟糕,这个时候再从「内在」的角度开始思考。

3、停止「无意义」的思考。如果你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对未来的过度担忧中,或对某些小事无休止的纠结中,要主动地强制停止这些思考,转而去关注些别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理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的内涵。这个概念我们不从佛学的角度理解,而仅从现实的角度来理解——我们总是试图控制很多东西,事实上,有些东西是我们根本无法控制的。任何事物——包括我们自身,都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而「造作」的心态会给现实的事物加上很多期望和控制,这种总是想控制和影响外界的心态会令我们的心境跌宕起伏,对现实事物的具体发展毫无助益。说得直白些——对于能改变的事物尽力去改变,改变不了就直接放弃;现在达成不了的就慢慢来,不要给自己加那么多「内心戏」,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换句话说,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你的设想以及你的情绪波动往往并没有太多直接联系。如果你想达成某种目标,它只取决于你付诸了怎样的行动;而不在于你想了多少,产生了多少混乱的情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