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媒老狗和媒小白写作的力量

写作水平提不高的原因,如果只有一个,那是什么?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412人  吹小号的老天鹅

进入职场,都会遇到一项任务,那就是写材料。

办公室等部门,写材料是主业。

那么,其他部门呢,虽不是主业,但,也会写材料,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了。

据有关大V鉴定,有的人不管干到什么时候,材料水平提不上去。

原因,当然很多了。

假如,只有一个原因,也就是说,拿掉次要的、辅助的原因之后,核心的、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长期从事材料写作的原因吧,主管常让我参与一些码字人员的甄选。


标准,大体上就是看看是不是文从字顺,是不是条理清楚,是不是结构完整,是不是主题鲜明。

然后,从中过滤,一关又一关。

经历的多了,就发现一个问题。

选来的这些人,好几年过去了,对基本情况熟悉了,也带上参与了好多实战,但材料水平没有质的飞跃。

应该说,一些基础条件都具备了。

究竟,原因何在?

注重碎片化学习     不注重系统化梳理

学习是分层次、分质量的。

碎片化时代,碎片化阅读。一般关注的是各种信息、咨询、动态,关注的一个个片段,好多人也很勤奋,每天都争取第一时间发现新东西,第一时间转发朋友圈。

然后呢,没有了然后。

这种搜集和处理,浅层次、低质量,并不是学习的全过程。

高质量的学习,是对信息综合处理,找出共性,形成体系。

体系,是有层级的,有框架的,有关系的。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连接,把碎片化知识打通,融会贯通。

我的一个同学,在某高校教时政课,用几年时间,钻研了教材中的路线、方针、政策、口号等概念,梳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成为一个体系,出了一本书。

这就是高效学习。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能力和经验,不断地分析和实践,逐步拓展宽度和深度。

注重对已知的学习    不注重对未知的学习

学习,是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未知的过程。

从未知到已知,是第一阶段。

我们工作中,对政策、法规、制度、文件的学习,就是从未知到已知。

但,现实比这些政策、法规、制度、文件涉及的情况复杂好多,有些界定还不够清晰,有些特殊情况考虑不尽周延,还有实施以后会不会发生新的问题,如果发生了如何解决,等等,就属于未知了。

再比如,有的人说起某一领域的现状,头头是道,但未来是怎样的趋势,一问一个大张口。

停留在已知阶段,再从已知到已知,是低效的重复,容易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

李笑来把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可繁殖的,一种是可繁殖的。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出台了什么政策,这是不可繁殖的知识。

未知也是需要繁殖的知识,处于已知的上位,更为可贵。

 能够判断未知,就能抢占制高点。


注重对现象的分析   不注重对本质的挖掘

好多材料,说到某一类事只说一类事,发现某一类问题只讨论一类问题,数据一大堆,案例一个接一个,花了不少篇幅,浪费了不少精力,还是浮在面上,就现象说现象,找不到根子。

缺乏穿透力,缺乏深度,雾里看花,一叶障目,等于白搭。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的一种能力。

就是和一般人相比,有很强的判断力、洞察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能揭示风平浪静掩藏下的暗流涌动。

遇到问题时,像武林高手一样,一剑封喉,击中要害,直达本质。

有人会问,不是说一个吗,怎么列了三个?

前两个说的是学习,后一个说的是思考。实际上,高质量的学习包括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是高质量学习的应有之义。

答案清楚了。深度思考的缺失。

还没完,需要延伸一下。

再区别三个概念。

思考,就是开动脑筋,是认识的起点。

思维,是开动脑筋的方法,是认识的过程。

思想,指认识的成果。

对这三者,网上有一个形象的说法:

想什么,思考;怎么想,思维;想出了什么,思想。

善思考、会思维、有思想,落脚到思想上。

一个写作高手,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一部作品的流传关键的一点就是思想的传承。

做不了思想家,也要做一个有思想家特质的作者。

对于写材料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说宽泛一点,也适合于其他领域写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