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课堂的浪漫:有呼有应
有呼就有应,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浪漫,不过在充满未知数的课堂里,呼应是有可设计空间的。呼出去的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期待,应回来的是在这节课中收获的果实,从呼到应,中间有无数条路,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问一答,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人的层面,除此外部表现之外,还可以是内部结构关系的呼应,比如教学设计中的一点点思考。
在《折一折,做一做》这节课里,我看到的呼应是与生活联系的两个环节。 “呼”在第一次与生活联系,是学生参与课前游戏“画脸点睛”之后,老师请学生举一举人的身体还有哪里有对齐特征的例子。刚刚经历了对一张人脸美观与否的判断,孩子们自然保持着对整齐、对齐特征的坚持和好奇,并且对于熟悉的自己的身体,很快可以想到相应的例子,并且对于本节课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猜想,建立了基本的信心。 “应”在第二次与生活联系,学完轴对称图形之后,孩子们已经能够从用自己的话描述对称到用数学语言表达对称了,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里有轴对称的例子,不知不觉孩子们也走向了更专业,同时老师适时给出生活中更多的例子,在感受到生活中竟然还有那么多不易察觉的对称的同时,也感受了数学的美。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到生活中更广范围的例子,是由近及远的呼应;从简单直观的例子到复杂专业的例子,是由生活到学科的呼应;从课前游戏的举例到新知探索后的举例,是由浅及深的呼应;从开始学生给出常见的容易想象的例子到最后老师给出不常见的难以想象的例子,是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呼应……更是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呼应。
带给我同样感受的还有另一节课——《不确定性》。“呼”在课前游戏“心有灵犀一点通”,“水中捞月”、“瓮中捉鳖”和“守株待兔”的出现让我感觉有些突兀,因为游戏是戛然而止的,对它们的解释也是浅尝则止的。“应”在结尾时的“不可能”、“一定”和“不一定”的出现,这节课的亮点不言而喻。
从语文学科的成语故事到数学学科知识的自然交互,是学科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呼应;从课前游戏的简单互动到课后游戏中德育融入的升华,是学科与育人之间的呼应……
追求课堂的浪漫,不是抛出去的问题有学生给出天衣无缝的回答,不是老师神采飞扬地面对同一类安安静静的学生,不是能在一节课把预想的设计完整地呈现……课堂的浪漫是一个问题可以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一个简单的开始建立更多学生的信心;课堂的浪漫教学设计的完整,还有设计中的结构化和呼应感…… 课堂的浪漫是一切恰到好处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