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来源
1.
翻阅简友更文时,看到了这句话:
焦虑的来源:把不舒服当挑战,把难受当努力,把自我让步当懂事,把舒服安逸当罪孽。
细一想,这也许就是现代人所理解的“内耗型性格”的几种现实表现吧。
如今的整个社会,节奏变得非常快,人们普遍罹患“满足感缺乏症 ”,我们很难再被一个东西所长久满足。
总是想得到了这个,又要那个,各种欲望层出不穷无穷无尽 。看见一个契机就恨不得背弃所有去得到,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损伤,分分钟就无法忍耐。
2.
因而,我们常常会看到某某名人大谈自己得以成功的优良品格,比如:“延迟满足”,说它是一种很优秀很实用的能力。
于是,有人就得出这个扯淡的结论:把满足感延迟一下,而且有意识的进行这方面的自我训练,这样的人就能成大事。
但我觉得,努力克制,延迟满足不符合人性,更可取的是,调节自己跟环境和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欲望 。
所以说,大谈什么延迟满足,只是某些人在增强大众焦虑感而已。
3.
我曾经有个朋友他给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这个世界不公平,有的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的人含着银汤匙出生。
我们呢?我们含着自己的舌头出生,但我们却要面对同一张时间表、同样的一个成功标准,这是不现实的。
这就像是说,我们要求所有的花都在同一天开放,要求所有的草和树都用同样的节奏来生长。
显然这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贩卖焦虑。
4.
网上还有一个在我看来特别扯淡的概念,至少是被严重滥用的概念,之所以大受欢迎,你用我前面讲到的视角来看,就很容易理解,这就是原生家庭论。
原生家庭论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可以缓解你的焦虑和痛苦,怎么讲呢?
我是个没有进取心的废柴;我是个性格乖离的离群索居者;我是个无法与任何人建立稳定密切关系的人;我是个没有责任感的巨婴;我是个喜欢自怨自艾的林黛玉。
以前,我知道我是这样的人,但我绝对不会承认。因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现在好了,我可以大大方方接受自己是这样的人:因为这都是我爹妈给害的,我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
这又是一种可以缓解焦虑的所谓“原生家庭论”。
5.
仔细想来,为什么我们成熟之后开始不言盛景也不叙深情,就像你说的几乎放弃了一切记录和表达。
我也思考过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文化,中国文化对我们内心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深刻。
从小就活在别人的世俗的标准里,且一个成年人不配有情绪,更不能轻易表达,否则一律视为幼稚甚至矫情,仿佛在当今社会,只有商业,财富积累的单一价值观。
所有人一辈子都应该为积累财富而努力奋斗,这才是成熟。
6.
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单一的价值观呢?
是我们对权威有一种天然的崇拜,不敢质疑,不敢做自己,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被集体抛弃。宏大叙事的背景下,没有人关注个体的自由。
什么时候思想能够解放,什么时候才能打开枷锁?
然而,通过我的观察,其实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我和个体自由。
这是个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