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学会华藏佛学世界居士林

「殊胜权德」——《印祖文钞解大经》(加注)﹝5﹞

2020-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沙门的世界

「普赞实德」——《印祖文钞解大经》(加注)﹝4﹞

下面是菩萨们示现度众生的情况。他们可以做到随顺众生的愿望,应以什么身分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分为众生说法。这里只举出一种最殊胜的佛身来作例子,因为能现佛身,其他的身分就没有不能示现的了。

【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兜率:是印度话,中文是“知足”的意思。知足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无争无求才是真正的快乐。菩萨修行必须知足才算圆满。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分内院和外院。内院是弥勒菩萨说法的地方,外院是天人住处,享受快乐的环境。

◎舍兜率:是菩萨示现作佛,八相成道的第一相(第一个示现)──“下生”相,是补处菩萨从兜率天下降人间,这是一切诸佛示现成佛的一般形象。

◎降王宫:这一句包括第二相“投胎”到帝王之家,及第三相“出生”为太子。一般世间人所追求的富贵,他全都得到了。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这四句是第四“出家”相。这是说明世间富贵达到极处,也不能解决生死问题,所以才放弃王位,出家苦行学道。

◎苦行:就是修习艰难勤苦之行,勤苦学道,寻求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作斯示现,顺世间故”,菩萨示现投胎、出生,然后出家修苦行,这些都是随顺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性而作的表演。

◎定慧力:“定力”是对于种种魔怨,能不受诱惑。“慧力”是对一切事理因果的真相看得清楚。

◎降伏魔怨:有定有慧,才能降伏魔怨。“魔”是折磨障碍的意思。心里有贪瞋痴等烦恼,外面有种种的恶缘诱惑。凡是障碍我们学佛的即是魔障。“怨”是冤家对头。

◎微妙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念佛往生不退,一生成佛的方法。

◎最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彻底明白宇宙人生的事理真相,成就最圆满的佛果。

这些菩萨们示现成佛,首先要从兜率天内院下生到人间来,他们都选择降生在王宫,身为太子,这样世间一般人希求的一切富贵,他全都得到了。但是这些富贵,解决不了生死问题,所以又现出家相,去勤苦的修行,寻求解决生死的真理。

这些示现都是为度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而作的表演。菩萨以定和慧的力量,降伏种种的魔怨,到最后彻底明白,唯有一心念佛,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才能在一生成就无上圆满的佛果。意思是告诉我们,人间的富贵荣华并不是最好的,成佛才是最好;也显示我能成佛,一切众生也一样可以成佛。

【天人归仰,请转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天人:天界的人。

◎仰:仰慕。

◎ 转◌法◌轮 :“轮”是转轮王的武器,这里比喻佛法的威德,能降伏一切外道,破除众生的一切烦恼,所以演说佛法就叫做 转◌法◌轮 。

◎常:不间断。

◎法音:佛的一切教法。

◎诸世间:指一切众生,包括凡、圣、植物、矿物和自然现象。

天人知道菩萨示现成佛,他们非常仰慕、欢喜,虔诚恭请佛陀演说正法。佛陀接受天人的请求,就如同释迦佛为大众说法四十九年,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四句是 转◌法◌轮 的总相。下面经文是 转◌法◌轮的详细说明。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烦恼:指贪、瞋、痴三毒。

◎城:比喻烦恼坚固如城堡。

◎诸欲:指种种欲望。

◎堑:护城河,比喻爱欲情深。

◎洗濯:去除。

◎垢污:心理的污染。

◎显明:除邪显正。

◎清白:自性清净无染。

佛陀所说的道理教训,可以帮助众生破除贪瞋痴等等坚固的烦恼,降伏众生错误的种种欲望,去除心理、思想、见解的垢污,开显本有自性的清净。这是佛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目的。

【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调:调伏教导。

◎宣:演说。

◎妙理:宇宙人生的真理。

◎贮:储蓄、累积。

◎功德:指修戒、定、慧所得到的清净心。

◎示:指示。

◎福田:能生福的意思。

◎诸法:佛所说的一切法。

◎药:是比喻。

◎三苦:

⒈“苦苦”:──由苦事而生的苦恼。

⒉“坏苦”:──由乐事失去了而生的苦恼。

⒊“行苦”:──由变化无常所产生的苦恼。

调和教导众生,为大众宣布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教我们断贪、瞋、痴,修戒、定、慧,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精勤努力,累积功德,指示众生修福的道理和方法。佛说一切法犹如良药一样,可以救治医疗一切众生的苦难。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升灌顶阶:以大慈悲心将最高的修学方法传授给我们。“升”是提升,“灌”指大慈悲心的护念。“顶阶”指最高的修学方法。

◎教:教导。

◎阿阇黎:印度话,华语“轨范师”,通指教导善法的老师。

◎常习:恒常不断的学习。

◎相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熟:成就。

◎善根:“善”是身、口、意三业没有过失。“根”是譬喻,可以生长善法的意思。

◎无量:不可限量。

◎护:保护。

◎念:忆念。

本经所说的道理和修学的方法,是帮助我们凡夫在此一生中,就可以提升到成佛的阶位,将现前苦难的生活,改变为佛菩萨大自在圆满的生活,并且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成佛的预记。

为了教导菩萨,才表现作善法的师范阿阇黎,常常不断的学习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法,并能运用在日常生活的一切行持上。这是赞叹这些大菩萨能成就其他初学菩萨的无边善根,所以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护念。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佛刹:十方诸佛的国土。

◎示现:随类化现。

◎善幻师:比喻高明的魔术师。

◎现众异相:能变化种种不同的形相。

◎彼相:指上面所说的“现众异相”。

◎实无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了不可得,故能不执着。

◎亦复如是:这是说明菩萨对一切法的看法如善幻师一样。

这一段经文是说明佛菩萨的能力很大。他们能于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中,都能随类化现无量无边的身相。就如同善于变魔术的人,能变化出许多不同的形相。这些形相虽然很逼真,但是都实无可得,这些与会的菩萨也是这样。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诸法性:一切法的本体。

◎众生相:一切法的现相。

◎供养:

⒈财供养──用财物庄严道场、流通佛法、提供修道者的生活所需,称为财供养。

⒉法供养──依教奉行,做众生的榜样是法供养。

◎开导:开示教导。

◎群生:一切众生。

◎化现其身:化作种种身形,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显示种种不同的身分,如中国古人说的五伦十义。

◎犹如电光:比喻菩萨化身的快速,相状美好,体性空寂。

◎魔见:邪知邪见,也就是不正确的见解。

◎网:比喻多、杂。

◎缠缚:用绳子绑起来的意思。比喻烦恼。

◎远超:远远超过。

◎声闻:闻佛音声教化而觉悟的一类人叫做声闻。

◎辟支佛:印度话,意思就是“缘觉”,是闻佛说十二因缘教法而觉悟的一类人叫做辟支佛。

◎空、无相、无愿:通常称为三解脱门。修学时随依任何一门都可以永断烦恼,解脱生死,究竟成佛。

“空”是从理体上说,一切法都是众多条件和合而成,并没有一个实在的自体。当体即空,所以说体空(自性空)。

“无相”是从事相上说,一切事相由种种条件和合而产生的,且不断的在变化,虚妄不实,所以说无相(无有一定不变的现相)。

“无愿”也称为“无作”,是从作用上说的,观察现相起作用时,与空性相应,毫无分别、执着,就称为无愿。

◎善立:善巧建立。

◎方便:方法便用。

◎三乘:菩萨、声闻、缘觉,是佛教化的三类学生。

在会的大菩萨们,对于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现象作用,皆能通达明了。又以大慈悲为众生作孝敬供养亲师的示范,诱导众生悟入智觉境界。他们随顺众生心意,变化各种不同的身分,像闪电般的快速,又无执着,故能破魔邪知恶见,解除一切烦恼的缠缚。

他们的成就,远远的超过所有的阿罗汉和辟支佛。他们都是已经证入“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法门,并且善巧建立教学的方法。因为众生的根性有差别,所以才因材施教,建立菩萨、声闻、缘觉三种教学方法。

【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中下:指中下根性的众生。

◎灭度:印度话称为“涅槃”,中文译为灭度,也译为圆寂。灭度就是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圆寂是功德圆满,清净寂灭的意思。

这二句是菩萨示现成佛的第八相──“入涅槃”相。这是为了利益中下根性的众生,所以对他们示现灭度,借此提高他们修学的警觉。

己二、殊胜权德    分八

【舍兜率。】

庚二、托胎

庚三、出生

【降王宫。】

庚四、出家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弃位出家」,「出家为僧,乃为专志佛乘,与住持法道而设。非谓佛法唯僧乃可修持也。」

(增广文钞卷二《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持斋念佛者多,推其效则法道兴隆,风俗淳善。此则唯恐其不多,愈多则愈美也。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卽一生以顿脱苦轮。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则益善也。若或稍有信心,无大志向。欲藉为僧之名,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是髠民,卽令不造恶业,已是法之败种,国之废人。倘或破戒造业,贻辱佛教。纵令生逃国法,决定死堕地狱。于法于己,两无所益。如是则一尚不可,何况众多。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斋念佛者,尚不多得。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以清世祖不观时机,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夫随意出家,于上士则有大益,于下士则大有损。倘世皆上士,则此法固于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益暂得于当时,(清初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故有益)祸广覃于后世。致今污滥已极,纵有知识欲一整顿,无从措手。可不哀哉。以后求出家者,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姿,方可薙落。否则不可。」

(增广文钞卷一《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苦行学道」,「苦行」,「头陀,是行苦行之名。头陀行,有十二种。今人不能行,而妄以魔王外道相充之,可叹孰甚。」

(文钞三编卷四《答慕西和尚问》)

「今人体质多单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过为苦行,则反为于道于身,皆无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诚中得。非做一场面,即能了事也。」

(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1、「刺血写经一事,且作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恐血耗神衰,反为障碍矣。身安而后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圆备矣。」

(增广文钞卷一《复弘一师书二》)

2、「欲刺血写经,可谓重法轻身,必得大遂所愿矣。虽然,光愿座下先专志修念佛三昧。待其有得,然后行此法事。倘最初卽行此行,或恐血亏神弱,难为进趣耳。」

(增广文钞卷一《复弘一师书一》)

3、「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喫饱,尚不能相应,到饿的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巖决不许开此一法。」

(文钞续编卷上《复慧空大师书》)

4、「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着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

(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5、「臂香者,于臂上然香也。灵峯老人,日持楞严梵网二经,故于然香一事,颇为频数。良以一切众生,无不爱惜自身,保重自身。于他则杀其身,食其肉,心更欢乐。于己则蚊噆芒刺,便难忍受矣。如来于法华楞严梵网等大乘经中,称赞苦行。令其然身臂指,供养诸佛。对治贪心及爱惜保重自身之心。此法于六度中仍属布施度摄。以布施有内外不同。外则国城妻子,内则头目髓脑。然香然身,皆所谓舍。必须至心恳切,仰祈三宝加被。唯欲自他业消慧朗,罪灭福增。(言自他者、虽实为己、又须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故云自他)絶无一毫为求名闻及求世间人天福乐之心,唯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行。则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所谓三轮体空,四弘普摄。功德由心愿而广大,果报由心愿而速获。其或心慕虚名,徒以执着之心,效法除着之行。且莫说然臂香,卽将全身通然,亦是无益苦行。以以执着心,求名誉念。旣无三轮体空之解,又无四弘普摄之心。以如来破除身见之法,转增坚固身见。罪福由心而分,果报由心而异。故华严谓牛飮水成乳,蛇飮水成毒,智学证涅槃,愚学增生死者,此也。」

(增广文钞卷一《复丁福保居士论臂香书》)

「学道」,「学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也。然未断惑之人,常须努力。若一放纵,旧病定至复发。见思惑断尽者,纔好任运腾骧,无须制束摄持也。」

(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学」,「学者,效也。卽随分随力依教修行也。依教修行,何言其随分随力也。以佛随众生根性说法,以根性不一,佛随彼之智识身分所宜而说。随机施教,对证发药,必期于机教相契,令各得益。」

(文钞续编卷下《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勅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增广文钞卷一《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要知道我们者个世界,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当中,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人是即身成佛。再要到了弥勒佛下生的时候,才可算又是一尊即身成佛的佛。在者个释迦灭后,弥勒未来的中间,要再觅个即身成佛的,无论如何,亦是不可得的。即使释尊重来应世,亦无示现即身成佛的道理。」

(文钞三编卷四《由上海回至灵巖开示法语》)

庚五、降魔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降伏魔怨」,「如堕水火,如救头然以念佛,则无业魔不消矣。」

(增广文钞卷二《复某居士书》)

「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絶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着,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今则偶有所见,便生畏惧,不敢念佛,其心已失正念。幸非魔现。倘是魔现,由不敢念佛之故,便可令魔入彼心窍,令彼着魔发狂,丧失正念。何不知好歹,一至于此。恐是魔现,正宜认真恳切念佛,彼魔自无容身之地。如明来暗自无存,正来邪自消灭。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幸非是魔。若果是魔,则是授彼全权,自己对治之法,全体不用,则任魔相扰矣。哀哉哀哉。念佛偶生悲感,亦是好处。然不可专欲兴此感想。若心常欲兴此感想,则必至着魔,而不可救。宜持心如空,了无一物在心中。以此清净心念佛,自无一切境界。即有魔境,我以如空之心,不生惊惧念佛,魔必自消。今恐是魔,不敢念佛,譬如恐强盗来,自己先将家中护兵,移之远方,令勿在家。则是替强盗作保护,令其了无所畏,肆行劫夺净尽耳。何愚痴一至于此。」

(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庚六、成道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念佛一法,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正觉,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无上要道。」

(增广文钞卷四《九江居士念佛林莲社缘起碑记》)

庚七、转◌ 法 ◌轮 分二

辛一、总相(师资道合)  分二

壬一、请法(能感)

天人归仰。请转◌ 法 ◌轮。

壬二、说法(所应)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末法众生,根机陋劣。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唯有仗佛力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会。此不可思议之最上乘法,宜理事幷谈,诫劝齐施。震海潮音,霈大法雨。破鲁川辈之邪执,续莲池等之法脉。」

(增广文钞卷一《与佛学报馆书》)

「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伦常,了知其所当为,与其所不当为者。对中下之人,若不将因果之说,详细剖明,报应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还,一遇违缘,杀盗婬妄,且不可保,起惑造业随之。而聪明之士,犹或小视因果,以为此不过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称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惟初果初地预流圣人,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之人,乃能称为笃信。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

(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

辛二、别相(悲智双运) 分二

壬一、普贤胜行  分三

癸一、破迷启悟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诸人当以佛号,对治凡情,使根根尘尘无不念佛,庶法法头头皆证圆通。自己本有心性,由兹彻底圆彰。诸佛出世本怀,方可究竟快畅。」

(文钞三编补《上堂法语(四)》)

「破烦恼城」,「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譬如窃贼认做家人,则所有家财悉被彼窃。若知是贼,彼即逃去。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不于烦恼中经历过,一遇烦恼之境,便令心神失所。能识得彼无什势力,其发生劳扰心神者,皆吾自取。经云,若知我空,谁受谤者,今例之云,若知无我,烦恼何生。」

(文钞三编卷一《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坏诸欲堑」,欲为苦本。「美色当前,欲心炽盛,法言巽语,因果报应,皆难断其爱心。若能作不净观,则一腔欲火,当下冰消矣。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见一少妇,姿色絶伦,遂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拕尺余,三人同时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许夜捉促织。夫此少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遂所欲则不可。及旣变脸,则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则生爱心。流而拕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拕尺余之钓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道耶。以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不犯邪淫,窒欲衞生而已。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之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卽此薄皮,亦絶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藉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校前少妇所变之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絶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遂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又当淫欲炽盛,情不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

(增广文钞卷三《不可录重刻序》)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都摄六根」是「洗濯垢污」,「净念相继,自得心开」是「显明清白」。「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听。大声,小声,心中默念,均如是听。默念时,心中犹有声相,非无声也。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以心念属意根,口念属舌根,耳听则眼不他视,鼻不他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摄六根而念,则杂念渐息,以至于无,故名净念。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异名。吾人随分随力念,虽未能即得三昧,当与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则或致起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现生已入圣位之人也。故须自量。」

(文钞三编卷一《复徐志一居士书》)

癸二、悲智疗苦  分三

子一、调宣

【调众生。宣妙理。】

「调众生」,「众生」不是指很多人,而是指自己。自己的身体是众缘和合而生,「调众生」就是调自己的身心。「以智慧调和身心,不使偏于空有诸见,及贪瞋痴等。而复以戒、定、慧,与慈、悲、喜、舍、等相和,而为自利利他之据。庶不致蹈近来以高明自诩之狂徒,及卑劣自安之愚夫派也。」

(文钞续编卷上《复陈慧和居士书二》)

「宣妙理」,妙理即佛之知见,宣妙理即示佛知见。「如来知见,众生同具,佛若不说,谁能自知。故我世尊,示生世闲,成等正觉,普为九界众生,随机宣说妙法。必使机理双契,解行俱圆,以致断惑证真,复本心性而已。又以钝根众生,断证难期,一经再生,进一退万。一乘上士,亲证法身,不历僧祇,速成佛道等因缘,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门。俾九法界上圣下凡,同于现生,往生西方。上士则圆满菩提,下根亦亲登不退,其保护抚育之恩,穷劫说不能尽矣。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当此末法,人根陋劣,寿命短促,知识希少,魔外纵横,若无此法,其何能淑。以故法流震旦,二千年来,所有知识,或专或兼,或显或潜,各修此法,以期究竟自利利他也。」

(文钞续编卷下《圆瑛法汇序》)

子二、示福

【贮功德。示福田。】

「贮功德」,「贮」是储蓄,功德很难储蓄,「火烧功德林」。「贮功德」的真正意义是让我们断除瞋恚。「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絶,瞋恚必不炽盛。」

(增广文钞卷一《与谛闲法师书》)

「摄心方法,种种不一。随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为切要之法,总不过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字。」

(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七》)

「示福田」,指修慧以前先要修福,从净业三福修起。「修净土者,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皆归于善,是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次则受持三皈,具足五戒,不犯威仪。次则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但皆以孝养父母等世善为根本。」

(文钞三编卷四《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子三、救苦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以诸法药」,「佛说一切法,治一切心。众生之心病无量,如来之法药亦无量。」

(文钞三编补《上堂法语(五八)》)

「道之在人,如水之在地,无处不有,茍不加穿凿之功,则其水决难发现。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无明锢蔽,致佛性功德,莫由显现。故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卽得现前。如来一代所说,皆为对治妄想执着之法药,而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尤为圆顿直捷,以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增广文钞卷四《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大觉世尊,名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药,其数无量。戒定慧三,摄尽无遗。以故此三,名为药王。若能服之,卽凡成圣。然药虽美妙,修合实难。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卽生皆出苦轮。戒定慧三法,当念悉得具足。是知信愿念佛一法,乃药王中之药王也。」

(增广文钞卷三《募建药王篷序》)

「救疗三苦」,三苦指三有之苦。「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众生愚痴,常住其中。纵受极苦,不求出离。虽有本具佛性,由其迷背,反作起惑造业之本。以致经尘点劫,莫由解脱,可不哀哉。况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极,杀劫之惨,振古未闻。加以新学潮流,拨无因果。圣贤道义,斥为迂腐。任己臆见,而为提倡。盲引盲众,相牵入火。致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蚩蚩蒸民,诚堪怜悯。于是有心世道者,奋发大志,欲为救援。以为此等业果,皆由唯知自私自利,不知三世因果善恶报应。以为人死神识卽灭,有何灵魂,随罪福因缘,受生于人天及三途恶道耳。旣善恶同一磨灭,何不任意所为,以期身心快乐乎。由是逆天悖理,损人利己。以及杀害生命,取悦口腹之事,炽然竞作,无所顾忌。使知三世因果,当卽恐其受报,而不敢稍萌此念,况实行其事乎哉?是知我佛所说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之事理,乃无明长夜之慧日也。而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欲挽劫运,舍此末由。」

(增广文钞卷四《乐清柳市募建净土堂缘起》)

癸三、授记佛护    分四

子一、授记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

子二、示教

【为教菩萨。作阿闍黎。】

子三、相应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子四、佛护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依教奉行,就得诸佛护念。「各知心是佛心,自当行遵佛行。」

(增广文钞卷三《京师第一监狱于甲子元旦普说三归五戒序》)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一不实践。虽终日奉佛,佛岂祐之哉。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闲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语云,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学佛者亦复如是。」

(增广文钞卷二《与丁福保居士书》)

壬二、文殊智德    分二

癸一、示相无得    分三

子一、示

【诸佛剎中。皆能示现。】

子二、喻

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

 子三、合

【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癸二、超情离见    分七

子一、通达性相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子二、供佛度生

【供养诸佛。开导群生。】

 子三、无住生心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子四、离见解缚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

「裂魔见网」,魔见网即邪见网。「世人不知因果,常谓人死后,则告了脱,无善恶果报,此为最悞天下后世之邪见。须知人死之后,神识不灭。如人人能知神识不灭,则乐于为善。若不知神识不灭,则任意纵欲,杀父杀母,种种罪恶,由此而生。此种极恶逆之作为,皆断灭邪见所致之结果。」

(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宋儒谓佛以因果报应,生死轮,诱惑愚俗。不知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已死,则形旣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刑罚,将何所施。误谓一死永灭,成大邪见,以一传诸,贻害后世。大悖圣人原始返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之义。由是奸邪之辈,敢于为恶,以一死永灭,尧桀同归于尽。又何必绳趋尺步,受此拘束,以致徒劳一生。又何不肆志纵情,随意所为,以享自由自在之幸福乎。因兹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彼此效尤,以致成此废经废伦之现象。在彼本意,恐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人必多归于佛。故特辟驳以关闭之,令人无由趣入,庶可儒教兴盛,永久无替。而不知反将圣人之道,由此灭没,可不哀哉。」

(文钞续编卷下《正学启蒙三字颂齐注序》)

「世乱已极,无可救药,究其祸本,只因理学先贤,破斥佛所说之三世因果,六道轮等事理,谓为佛凭空设此,以作诱惑愚夫愚妇之据。而不知惠吉逆凶,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与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为是因果耶,非因果耶,是轮耶,非轮耶。而况史鉴所载因果轮之事,多难胜数,彼岂絶无经目耶。特以门墙见重,欲与佛异趣,以阻止后人之悉皆学佛,恐致儒门冷落耳。彼唯以尽谊尽分,诚意正心,为化民善俗之道。而于令民不得不尽谊尽分,诚意正心,改过迁善之权。不唯废置不讲,且深斥以为非,唯恐人或信有三世因果,六道轮者。由是而上智者懈于修持,下愚者敢于作恶。以尧桀一死,同归于尽,又何必兢兢业业,无绳自缚,以自苦一生乎。又何不任意纵情,但期现生得乐,顾甚死后空名乎。以致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及至欧风东渐,又复变本加厉,竟致废经废伦等,蛊惑于内。争城争地等,戕贼于外。农时地利两失,人祸天灾幷至。哀哉黎民,罹此鞠凶。究其祸乱之源,不得不归之于破斥三世因果,六道轮之学说也。彼昔倡此说时,不过欲抑佛教以扬儒教。而不知由此而肆无忌惮,遂发生废经废伦,废孝免耻等现象。夫人情如水,因果如隄,坚筑尚恐泛溢,决除岂不横流。学说误人,祸如此极,可不哀哉。际此世道,有心者何忍恝然置之乎。」

(文钞续编卷下《务本丛谭序》)

子五、远超二乘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

能于净土法门深生信心,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卽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

子六、契入三昧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

「三门,乃三解脱门也。一门而具三义,一空解脱门。二无相解脱门。三无愿解脱门。由三解脱门,直入涅槃宝殿故。由空故无相,由无相故无愿也。了知一切诸法,当体即空。则空有均不可名,故无相。无相则无执空执有之心愿也。」

(文钞三编卷三《复郭汉儒居士书》)

子七、善立方便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声闻乘,依戒定慧,修四谛法,以了生死。缘觉乘,依戒定慧,观察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二门,以了生死。菩萨乘,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下化众生,以期上成佛道。然此三乘法,皆属仗自力之普通法。若最上上根人,当可现生了生死,卽佛在世时,亦是百中之一。若现在,恐全世界亦无一二矣。然佛以大慈悲,预知后世众生,无仗自力现生能了生死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特别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智愚,士农工商,政军学界,在家出家,上圣下凡,皆令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博地凡夫,带业往生。旣生西方,惑、业、苦、三,悉皆消灭。喻如片雪,当于洪鑪,未至而化。已了生死之二乘,及权位菩萨往生,则速证无生法忍。已证无生之法身大士往生,则速证佛果。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一法,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摄受之力,及与行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卽生了办也。」

(文钞续编卷下《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庚八、入涅槃

【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以上从「舍兜率」至「于此中下,而现灭度」表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指本师释迦与一切诸佛示现成道之通途。「我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尘点劫前,早成正觉。为度众生,数数示生,频频现灭。且据此番出世,在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示生于中天竺迦毘罗衞国净王宫。其母摩耶夫人,于四月八日入毘岚尼园游观,见无忧树华盛开,以右手攀枝欲取,世尊卽于右脇诞生。随卽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顾四方,周行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至年十九,于二月八日夜半时,乘干陟马,逾城而去,直至深山,修出世道。又欲示彼外道皆非正法,故复游历五年,徧访诸仙。后乃独坐观心,日食一麻一麦,苦行六年,于腊月初八日明星出时,举目一观,豁然大悟。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卽得现前。须知世尊出家游历苦行悟道,皆为后世修行者作一榜样。非先实未悟,因兹始悟也。事在穆王二年癸未。从兹随顺机宜,度脱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偏圆顿惭,大小权实,观机逗教,令其得益。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以一切众生,根已熟者,皆证道果,其未熟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一期事毕,复示涅槃。以定慧所生丈六之法身,作金刚不坏八斛之舍利。散布天上人间,起塔供养。普令众生,同种善根。」

(增广文钞卷四《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一》)

《西方发愿文》

云栖 莲池大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无量寿佛赞

无量寿佛,甘露王,威德愿力难量,洪名虔称消灾障,化火宅,为清凉,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长,一向专念莫彷惶,勤熏戒定香,信愿行三是资粮,苦海得慈航,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多声)

惟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民无怨枉,

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诸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