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11,风吹铃动

2019-03-15  本文已影响4人  风吹铃动
拆页十三

来自《第七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P219

关于失败的信息
对孩子成功的不当称赞所带来的问题,应该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中最容易对付的。失败似乎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孩子们在遭遇失败时已经够沮丧和痛苦了。让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上,这一次让我们说说在孩子面临失败时,父母所传达给孩子们的信息。
九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参加了体操运动会。她身材修长,柔韧性好,充满活力,非常适合练体操,她自己也非常热爱体操。当然,她对参加比赛有一点紧张,但是她的水平很高,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很自信。她甚至已经想好要将她赢得的彩带挂在家里的哪个位置。
在第一个项目自由体操中,伊丽莎白第一个登场。尽管她表现得很不错,但在后来几个女孩出场之后,得分出现了变化,伊丽莎白输掉了比赛。在其他项目中,伊丽莎白同样表现得很好,但是依然没能赢得比赛。那天晚上比赛结束时,她一条彩带也没能得到,她感到很沮丧。
如果你是伊丽莎白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1.告诉伊丽莎白,你认为地是最棒的。
2.告诉她是裁判的不公平让她丢掉了原本属于她的彩带。
3.安慰她说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4.告诉她她有足够的能力,下一次肯定能赢。
5.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赢。
在当今社会中,对于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存在着一种强有力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护孩子们免遭失败!但是这种做法或许能够暂时防止孩子们失望,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从思维模式的角度看看对刚才五句话的五种可能的反应。倾听其中传达的信息:
第一种(你认为她是最棒的):这种说法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真心的。她并不是最好的-----你知道这一点,她自已也清楚这一点,这对于她的恢复和进步一点帮助都没有。
第二种(她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是责备他人的做法。当事实的真相是,问题的根本在她的表现而不在裁判时,难道你希望她以后变成喜欢将自己的不足归咎于他人的人吗?
第三种(安慰她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这种说法会教给她,当她有什么事做不好时,贬低这些事情本身就对了。难道你真想告诉她这些吗?
第四种(她有能力):这可能是所有信息里最危险的一个。难道是能力自动带领你走向成功的吗?如果是这样,伊丽莎白这次没能赢,为什么下一次就能贏呢?
第五种(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赢):在这种情况下说这样的话的确有些无情。当然,你可以不用这么直白的方式表达,不过伊丽莎白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亲基本上就对她表达了这个意思。
下面是她父亲的原话:“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他同样告诉伊丽莎白,如果她只是想拿体操当个乐趣,那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她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付出更多。
伊丽莎白记住了父亲的话,她花了更多时间来反复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全套动作,尤其是比较薄弱的部分。在下一次比赛中,全地区有80名女孩参加了角逐。伊丽莎白赢得了5个个人项目的彩带,并夺得这次比赛综合项目的总冠军,捧回家一个巨大的奖杯。到现在,她的房间里挂满了各种获奖证明,几乎覆盖了整个墙面。
其实,她的父亲不仅告诉了她真相,也同样教给她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告诉她为了未来的成功需要付出全部努力。伊丽莎白感到失望时,她的父亲很同情她,但他没有给她虚伪的鼓励,因为那只会让她在未来感到更加失望。

「I,重述知识」

当孩子失败时,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说什么,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又说什么,请找出基本规律。

面对孩子失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怨天尤人”——归因于外界因素、劝孩子放弃某项任务,甚至干脆虚情假意或者苍白无力地“夸赞或鼓励”孩子能行、很棒;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一不会掩盖失败的真相,二引导分析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无论是认可已经付出的还是不足以胜利的因素,都客观、全面,绝对归因到自身,但他们同样不忘表达对孩子的,特别是孩子沮丧、痛苦情感的觉察。后者显得整体性公正而真实,会令孩子调适情绪、正视现实,把关注点从伤心、抱怨、气馁转向刻意练习。


拆页十四

来自《第七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P259

孩子一般不会直接看到父母头脑中的思维模式,父母公开的言行反而对孩子影响更大,他们一般会学到父母的言行。不幸的是,很多父母的言行和他们头脑中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一致,所以,是什么样的言行体现了相反的思维模式?
首先,毫无疑问的一类就是称赞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称赞方式塑造了孩子的思维模式。有趣的是,父母的称赞方式不一定与他们的思维模式一致。即使有些父母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会夸奖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通过称赞孩子聪明来给予孩子信心的观念有时是根深蒂固的。
其次,是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时做出的反应。一个孩子遇到挫折时,如果父母表现得焦虑,或者表现得非常关注孩子的个人能力,会更容易促使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父母可能会尝试着掩盖孩子的失败,但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失败是件很严重的事。因此,即使父母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他们依然会对孩子们的自信心以及士气表现出担忧。
那些对孩子的挫折表现出兴趣,并将其视为学习良机的父母才能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们的孩子。这些父母认为挫折是一件值得欢迎的好事,认为这些挫折可被视为学习的良机。他们会直面和处理这些挫折,并告诉孩子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此外,成功传授成长型思维模式还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规则和步骤。研究显示,当老师注重进一步的理解,并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的时候,学生更容易认为自己的个人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数学老师对概念的理解进行教学,并给予学生反馈,让他们去进一步理解,并在之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业(去体会和表明他们已经进一步理解了知识),这些老师教出的学生在数学方面会逐渐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些学生们认为,他们的基础数学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另一方面,如果数学老师只教孩子死记硬背规则和解题过程,即使他们强调了努力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学生也无法感到自己能力在提高,也就无法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父母、老师和教练如果想要传递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是头脑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就够了,而是要通过行为体现------称赞学生的方法(告诉学生,这样的努力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学到知识),在学生遭遇挫折时的反应(认为失败是学习的好机会)以及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认为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A2,规划运用」

请制定一个传递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计划。选定一个方面,比如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待人接物等,说说你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递给孩子。

教娃玩陀螺

1.让爹妈自个儿的脑子保持清醒:并非我娃具有玩陀螺的技能,而是任何玩具技能都是终身可塑,能够长进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2.陪着娃一起玩,而不是放任他自己独自面对会不会玩。目的有二:观察他玩得好与不好的情况,比例、因果,适时予以正确反馈——玩得好得夸,不是夸你太厉害了,太能干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而要说“这次你发射时候保持了平面,所以转的时间更长了”或者“你记住了发条没有拧太紧”——应该着眼于表现好的细枝末节,务必要具体而可视化,夸他成功的方法、用心投入的努力姿势。那如果有几次他失败了,切忌急不可待地比他还紧张、焦虑,要两个人一起把注意力转向类似“复盘”的元认知审视——你刚才发射的时候有什么不对劲吗?有没有发现这一次旋转时为什么七歪八扭的?你是不是没看到地上花岗岩的间隙不平整?两只手抓的位置放偏了……不断挖掘和总结他不到位的分解动作,让他自悟领会玩陀螺每个步骤的要领,学会比对理论与实际并自觉微调,最终全套熟练掌握精准规则。

——这种实质性的东西直达内心,一方面给他学会就玩得爽的“甜头”,另一方面看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与真相,正、负反馈加上逐步达到可控的局面,会让他直接体会到每一次尝试的努力与提升成正比,热衷于挑战自己更好的状态——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