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闲聊“活法”

2017-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郭学伟

      周一参加新一期“六项精进”学员的分享会,再一次听到一些熟悉的词语。在闲暇之余,联想到我的所见所闻,我不禁对那些词语产生了些许的与众不同的另类的想法。

        我听到最多的用语如下:

(1)感恩。大家都说要“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老板。可就是没能过多说出如何感恩。为人子,当思如何尽孝;为人父,当思如何尽责;为人雇,当思如何履职。在社会不论你是扮演着什么角色,父母也好,妻儿也好,员工也好,还是老板也罢,如果只是在一朝一夕的培训后发出“感恩”的感叹,而不能无时无刻,设身处地为感恩的对象思考、行动,那么这种只停留在口头的短暂的“感恩”,不过是虚幻的“口号”。

  (2)反省。每个人的经历、学历不尽相同,就会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事物的现象。公共的道德标准应该是众家采用的,但作为普通的人,往往会以个人的标准代替公共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言行。所以每个人的反省都是有其局限性的。反省的目的,在于内求,在于纠正自己的过去的不当行为。从一个组织成员的角度看,正真的内求应该是,你的行为是否有利于这个组织的成长,发展,是不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精益求精。与其在那大发感慨,一时兴起说反思,不如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节约一度电做起,来得更有意义。

    (3)家人。这是个很温暖的词语。但遗憾的是,我在单位里很少用这个词。因为我没能真正把所有的同事当做家人来看待,起码现在没有。家的氛围,是需要大家共同用自己的那种无私的付出来营造的。试想,如果一个组织里,至上而下,每个人都能像对待狭义上的“家人”那样对待彼此,那么这个组织大家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老板处处为员工着想,员工时时能为老板考虑。那么这个大家,一定非常和谐,一定繁荣昌盛。我们大发的“大家发”、“讲良心”、“讲健康”文化可谓是家文化的具体表现。但大发这个大家,还需要我们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使之长盛不衰。

    总之,我以为,学稻盛不应流于形式。首先,应该明白,要改造人心,并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放能见效。每个人每天进步一点点,日久天长,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境界会前进一大步。其次,一瞬的心动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行动。践行比什么都重要。不论是家长,还是家庭其他成员,只说不练,只能是空忙一场或者功亏一篑。再次,学稻盛之道固然重要,但批判地学习稻盛之术,更有现实意义。

    以上是我真实的想法。听起来有些消极。但很实在。如果大家都能看到不足之处,那么我们就能真正找到了出发的起点,进而奔向终点。与大家共勉吧!

                  郭学伟

                01/09/201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