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阅读效率的思考:以时间为衡量标准

2022-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师从书

阅读刘润新书《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在章节◆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中提到“时间颗粒”的说法。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王健林的是15分钟,盖茨的是5分钟,而大部分人的是1小时、半天甚至1天。恪守时间,是职业化的最基本要求。

>> 为什么很多人不守时?是因为他们的时间颗粒度过于粗犷。

>> 如果你不能在每一个小时上有所节省,那么每年的时间也无法真正得到管理。

>>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如何从17分钟里省出17秒,而是判断这17分钟值不值得用于做某事,以及如何用17分钟省出17个小时。

面对5000本乃至更多的书籍,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

假设判断一本书需要1分钟,对5000本书进行判断需要5000分钟,近100小时。

微信读书中会提供书籍评分和阅读人数。

对于阅读人数达到百人,评分却不高的书籍直接放弃。

遇到喜欢的书籍,优先阅读同作者以及同出版社的书籍。

将边际递减引入阅读中,

以五分钟为阅读单位(可自行设定),

对一本书每阅读五分钟,重新判断是否继续投入五分钟阅读。

会出现两种情况,

1、对一本书持续投入时间,直至读完,意味着是你的高溢价选择;

2、进行到第N个五分钟便放弃阅读。可能这本书太难,亦或太容易,总之你认为不值得继续投入时间;

有人或许会担心,对于第二种情况,万一这本书是所谓“慢热”型,是否会错过优质内容?

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概率上来说很低。

简单将书籍分为四类,

A类书,从头到尾都很棒;

B类书,前半好后半差;

C类书,前半差后半好;

D类书,就都很糟糕;

假设四类书占比都是25%,根据书籍前半部分的好坏判断,可以直接排除C和D两类书。

剩下的A和B,至少有一半几率选中A类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